健 康 靠 自 己

主題:與腫瘤共存- 醫師眼中不可思議的奇蹟

我是一位接受西醫教育的醫師,對於腫瘤的印象,認為如果不加以治療病人會難以存活。但,曾親身 經歷少數病人與瘤共存而相安無事,或許可以良性腫瘤來解釋之。 但親眼目睹巨大達直徑十公分的腫瘤,不但病人歷經多年無事,腫瘤也不可思議的消失不見,實在匪 夷所思。在描述這些事之前,我仍強調臨床上證明為惡性的腫瘤,發生這種不治而癒的可能性應該是 沒有。故以下的現象仍僅能視為奇人異事提供各位作個參考。 十幾年前,當我還在臺大醫院擔任外科總醫師之時。有一位男性病患住院,當時他的氣色十分虛弱, 氣喘吁吁。胸部 X光可見右側肺野有一個巨大的腫瘤,怵目驚心。因為腫瘤壓迫的十分厲害,壓迫上 腔靜脈造成頸部青筋暴露。 病人曾在內科作過多次穿刺,雖然高度懷疑是癌症,但證據始終薄弱。因為病人的不適症狀愈來愈嚴 重,所以當時主治醫師決定還是要手術治療。 手術進入後,發現腫瘤已侵犯肺門及大血管,導致無法外科切除。主治醫師決定切片以求診斷,病理 報告是疑似惡性腫瘤。 病人術後,由於病理報告高度懷疑為惡性,所以病人接受化學治療,希望能減輕壓迫的症狀。不幸的 是,病人對化學治療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造成白血球的嚴重降低。病人由於無法承受不得已放棄治療。 當時在病房,我每日去探望他的狀況,發覺他十分沮喪,已經放棄了自己。床頭掛滿道教與佛教的圖 像與文字,放著相關的音樂帶,最後,他決定出院。 當時是1994年,我看著他孤獨的身影,心中十分難過,想著他不到數個月的剩餘生命,後來病人不知 所終,我也因為忙碌逐漸忘記此事。在台大醫院升任主治醫師後,卻在偶爾的機緣,看到自己至今仍 無法相信的事實。 為這位病人治療的主治醫師,不幸因為自己罹患疾病而過世。當時好像是1999年。由於他的病人仍需 後續的追蹤,故我會接到一些他的病人。有一天,在門診,我見到他的病歷,我好奇的翻一翻,術後 已有多年沒有來診,我想可能是家屬來開一些往生後的文件吧。正想著過去種種之時,病人卻走到我 眼前。 見到鬼了(這個形容不很文雅),但是我心中真實的第一個感覺。腦筋一片空白。我脫口說出,你, 你…..,之後說什麼就不得而知了。我記得我先叫他脫下衣服,為的是過去我幫他打開的傷口,沒錯 ,就是他。 接下來叫他趕快照一張片子,奇怪,腫瘤不見了,我行醫這麼久,為什麼腫瘤消失了?如果是良性腫 瘤,這麼要消失也是難以想像,只剩下治療的疤,到底是怎麼了?? 問病人這幾年作了什麼治療?病人說沒作治療,也沒到門診,他說,他的主治醫師往生了,故對於我 ,有著一分親人的感覺。沒錯,那段時間中,除了主治醫師外,我就是與他分享治療經驗的最重要醫 療人員。為何如此?我只能說,以上事情千真萬確,但如何有如此的轉變,實在不容易解釋這種現象。 這個經歷,讓我了解到生命的不可預知,即便是醫學昌明的現在。人在此學會畏天與謙卑,或許不是 一件壞事吧。也希望藉此故事,鼓勵所有因病而沮喪的病友們,永遠不要放棄對未來的希望!! 資料來源: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提供:陸希平 PS: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是安泰人壽提供的健康醫療資訊網, 網站內容非常豐富值得前往找尋資料。http://www.ohayo.com.tw/
陸希平 醫師 個人簡歷 陸希平 醫師 學經歷 臺大醫學院醫學士,臨床醫學博士. 美哈佛大學,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匹茲堡大學,賓州大學進修. 臺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暨助理教授.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臺北醫院,基隆醫院,桃園醫院,恩主公醫院,敏盛醫院,聖保祿醫院, 澄清醫院,童醫院,華濟醫院顧問 弘光技術學院副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外科主任 胸腔及一般外科副教授及主治醫師 專長 胸口鬱悶痛、心悸、咳嗽、胸部外傷、氣胸、血胸、感冒、急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炎、 肺膿瘍、膿胸、胸口內外發炎、胸口內外長瘤、消化不良與脹氣、腹瀉與便祕、食道及胃潰 瘍發炎、食道及胃長瘤、肺癌、肺結核、肺臟移植、肌無力症、胸腔疾病檢查、診斷、戒煙 諮詢、甲狀腺腫瘤、甲狀腺其它疾病、 乳房及胸壁腫塊、食道、胃及其它消化道外科疾病…等 看診時間 陸希平 醫師 個人簡歷

主題:肺癌三期,癌細胞已轉移,生機飲食救命多活38年

2008/04/14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曾罹患癌症的醫師吳永志,最近出新書,推廣「自然養生法」,他每天都喝六杯以蕃茄、胡蘿蔔、 紅色甜菜根為主打成的500cc.蔬果汁,以大量蔬果類為主食,可以強化免疫系統,他也建議癌症患 者應該以生機飲食為主。 現年68歲的吳永志在30歲時,罹患第三期肺癌,開刀時發現癌症轉移,被宣告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 。在萬念俱灰下,決心吃新鮮蔬果與乾淨的水,並且調整生活習慣,天天作陽光浴、快走、多休息 、早睡早起、洗冷熱浴等,6個月後逐漸恢復體力,每天三至四次的排便,9個月後體檢報告竟然樣 樣正常。 數十年來,吳永志到處推廣自然養生法,最近他也來台發表新書。吳永志說,蔬果的纖維和種子裡 含有「植物生化素」,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因此他每天早上喝兩杯蔬果汁當早餐,午餐前一小 時再喝一杯,中午則吃蕃茄、胡蘿蔔、苜蓿芽等作蔬菜沙拉。 下午也要喝兩杯蔬果汁當點心、晚餐前再喝一杯,並以一小盤蔬菜沙拉、以及由發芽的各種豆類、 糙米、南瓜塊或蕃薯塊煮成的豆米飯當主食。每周有六天都以蔬果類為主,星期天才隨意的吃。 他也說,飲用蔬果汁時,要小口、小口喝,慢慢細嚼,強化兩頰肌肉及刺激唾腺。並且要注意不能 單吃一種蔬果,因為每種蔬果都有不同的植物生化素防止疾病,唯有均衡補充才吸收足夠的營養。 他也認為,癌症患者應該全面大量生食蔬菜和飲用蔬果原汁,不僅較容易消化、改善體質。而癌症 患者為維持體力的蛋白質來源,可以用稍微發芽的豆類補足,將豆類洗乾淨,清水略蓋過豆類,以 紗布蓋住浸泡一到兩天就可以取出食用,微發芽的豆類也可以避免脹氣的問題。 吳永志的自然養生法,與不少西醫的觀念也不盡相同,例如他也認為,牛奶因為殘留的荷爾蒙、抗 生素驚人,加上牛奶中含有一種人體難消化的蛋白質,所以不是絕對必要,他也建議應改為以杏仁 、芝麻、南瓜子等打成的堅果奶、或豆漿代替,補充鈣質。 【2008/04/14 聯合晚報】
醫師:生機飲食 並非人人都適宜 2008/04/14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天天五蔬果可保健康,不過癌症患者追求生機飲食要較為小心。 腫瘤科醫師認為,生機飲食較容易偏廢蛋白質的攝取,導致沒有體力負荷癌症治療。 營養師也說,突然大量攝取纖維質,可能會不適應,有人只是喝精力湯就脹氣,最好是漸進式的調整。 振興醫院腫瘤外科主任常傳訓表示,對於正在接受放療、化療、或是手術的癌症患者,不能輕易改 變飲食配方,而且生機飲食不容易搭配蛋白質,往往就會變成吃素。病人但是在治療期間卻比一般 人需要更高的熱量,要以更多的蛋白質修復遭到破壞的組織。 常傳訓也說,一位罹患肝癌的同事,曾經嘗試過生機飲食,不過發現吃了會覺得比較冷,而且沒有 體力負荷治療。因此癌症患者仍需要均衡飲食,蛋白質攝取需佔總熱量的25%到30% 間,他建議可 以在治療後的追蹤、用藥階段,提高飲食中蔬果的比率。 生機飲食 清潔更重要 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金美雲也表示,防癌飲食不等於生機飲食,生機飲食若沒有謹慎選擇來源、或 是未清洗乾淨,反而會吃到寄生蟲或是重金屬污染。健康人腸胃道還有殺菌能力,癌症患者並不鼓 勵生食,可以減少油炸、或是以燙煮減少營養素的流失。 金美雲也說,防癌飲食對一般人而言,也需要慢慢調整,有些人一下子吃大量的纖維質,腸子蠕動 較快,會導致脹氣,像是才喝一杯精力湯就覺得肚子鼓鼓的,或是偶然吃了大量的地瓜、蘿蔔,也 會覺得脹的很難過。 【2008/04/14 聯合晚報】
主題1:與腫瘤共存- 醫師眼中不可思議的奇蹟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04.htm 主題2:生機飲食救命 罹癌醫多活38年 (肺癌三期 38年)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04-2.htm 主題3:許達夫醫師與癌共存之道 (感謝老天,我得了癌症!) (大腸癌 6年)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12.htm 主題4:健康靠自己 李豐醫師著(淋巴癌 30年)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13.htm 主題5:與癌共舞十五載 台大名譽教授董大成(膀胱癌 15年)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