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巴西蘑菇萃取物,可以抑制人類口腔癌細胞增長
亞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聯手研究巴西蘑菇萃取物,可以抑制人類口腔癌細胞增長
中央社 (2009-07-24 19:51) Ads by Google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0724 17:33:51)
近年來國人口腔癌發生率逐漸攀高,口腔癌患者的存活率也未見改善,有鑑於此,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與中國醫藥大學聯手合作,針對人類口腔癌細胞作一連串的實驗,重大發現經
由特殊奈米粉末處理的巴西萃取物,可藉由粒腺體路徑導致人類口腔癌細胞之凋亡,將來若能與西藥
搭配治療,相信能夠幫助增強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統及抵抗腫瘤的能力。
亞洲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范宗宸說,經利用體外細胞培養實驗,利用巴西蘑菇萃取物處理人類口腔癌
細胞株進行實驗,經過24小時後,發現可引起人類口腔癌細胞株形態上的改變,導致癌細胞的死亡,
再利用精密儀器檢測發現巴西蘑菇萃取物,會使人類口腔癌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升高、粒線體膜電位
下降、細胞分裂週期停止,進而誘發癌細胞凋亡。
進一步利用「西方墨點法分析」蛋白表現量,發現cytochrome c蛋白、caspase-3蛋白、GRP78蛋白及
AIF蛋白等表現量增加,Bcl-2、PARP等蛋白表現量下降,因而推測誘發人類口腔癌細胞凋亡可能是經
由鈣離子大量釋放導致粒線體膜電位下降,隨後粒線體釋出cytochrome c蛋白至細胞質中,活化下游
的caspase-3蛋白,誘發細胞凋亡,最終造成癌細胞死亡,正常細胞則沒有上述之現象。
范主任強調,這項研究的成果,經由中國醫藥大學合作的細胞實驗證實,結果令人滿意。巴西蘑菇是
富含營養成分的食藥用菇類,值得進一步的研究,將來若能與西藥搭配治療,可以提升巴西蘑菇的治
療效果。
在台灣罹患惡性腫瘤所導致的死亡,口腔癌排名第六位,在男性更是高居第四位,抽菸、嚼檳榔、喝
酒,更是罹患口腔癌極為重要的因素。
目前在台灣,對健康有療效的菇類保健食品更是炙手可熱,如樟芝、靈芝、冬蟲夏草及巴西蘑菇等;
在菇類表現的藥理作用中,以巴西蘑菇的療效堪稱最佳,在近幾年的研究中發現巴西蘑菇萃取物對多
種癌細胞具有抑制、引發細胞凋亡的功效。
巴西蘑菇是一種相當珍貴的食藥用菇類,又稱為柏氏蘑菇、太陽菇、神仙茸、巴西茸、姬松茸等。原
產於巴西San Paulo的Piedade山區,1945年由美國真菌學家W.A.Murill等人在Florida首次發現,1960
年代美國賓西維尼亞州立大學Dr. W.J. Synden與Dr. E.B. Lambert進行免疫學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當
地居民慢性成人病罹患率低,揭露了piedade地區長壽健康的秘密,於1980 年進行各項生理活性探討,
即受到研究學者的關注,已被證實有抗氧化能力、抗腫瘤能力、抗病毒、抗突變及提升免疫力等功能。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0724/1956338.html
研究:巴西蘑菇萃取物可誘使口腔癌細胞凋亡
中廣新聞網 (2009-07-22 13:10) Ads by Google
亞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聯手合作,針對人類口腔癌細胞作一連串的實驗 ,發現經由特殊奈米粉末處理
的巴西蘑菇萃取物,可藉由粒腺體路徑讓人類口腔癌細胞凋亡,亞洲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范宗宸說,將
來如果能與西藥搭配治療,相信能夠增強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統及抵抗腫瘤的能力。
(張文祿報導)
亞洲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范宗宸說,經體外細胞培養實驗,利用巴西蘑菇萃取物處理人類口腔癌細胞株,
經過24小時後,發現可引起人類口腔癌細胞株形態上的改變,導致癌細胞的死亡,再利用精密儀器檢測發
現巴西蘑菇萃取物,會使人類口腔癌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升高、粒線體膜電位下降、細胞分裂週期停止,
進而誘發癌細胞凋亡,正常細胞則沒有這些現象。
范主任強調,這項研究的成果,經由中國醫藥大學合作的細胞實驗證實,結果令人滿意。未來將進行一年
的動物實驗,之後,申請人體試驗,才能正式用於臨床治療。
巴西蘑菇是一種相當珍貴的食藥用菇類,又稱為柏氏蘑菇、太陽菇、神仙茸、巴西茸、姬松茸原產於巴西。
巴西蘑菇萃取液 可抑制口腔癌
【中國時報 吳進昌/中縣報導】2009.07.23
巴西蘑菇抑制腫瘤神奇效果再獲見證。亞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利用巴西蘑菇萃取液,注入口腔癌細胞株
進行體外實驗,發現一西西萃取液,就能在廿四小時內,讓癌細胞大量死亡,目前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預定明年初向衛生署申請人體臨床實驗。
亞洲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范宗宸說,巴西蘑菇原產於巴西Piedade山區,有柏氏蘑菇、太陽菇、巴西茸等
多種名稱,一九四五年被美國真菌學家W.A.Murill等人發現,並經學術和醫療單位證實,它具有抗氧化、
抗腫瘤、抗病毒、抗突變及提升免疫力等多種功能。
為了證明巴西蘑菇的抗癌功能,去年亞大與中國醫藥大學攜手合作,由亞大提供巴西蘑菇萃取液、中國醫
藥大學提供口腔癌細胞株,進行一連串體外實驗。
實驗發現,布滿口腔癌細胞株的培養皿,注入一西西巴西蘑菇萃取液後,癌細胞的鈣離子濃度立刻升高、
粒腺體膜電位下降、癌細胞分裂周期停止,廿四小時內癌細胞就大量死亡;七十二小時後,癌細胞核就發
生斷裂,代表巴西蘑菇萃取液具有抑制口腔癌細胞分裂功能。
范宗宸說,三年前該校就與霧峰菇農合作生產巴西蘑菇,有中國和日本等品種,經試驗日本品種比中國品
種優。
由於巴西蘑菇具有食用、藥用價值,明年申請人體臨床實驗後,將先以奈米技術,開發巴西蘑菇奈米粉末
健康食品,提供消費者日常保健。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60&id=7164
巴西蘑菇萃取液能讓口腔癌細胞淍亡 / 黃寅
【聯合報╱記者黃寅/台中縣報導】 2009.07.23 05:06 am
亞洲大學生物科技系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巴西蘑菇的萃取液可以進入癌細胞,透過影響其粒線
體,進而造成染色體斷裂,讓口腔癌細胞凋亡,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使口腔癌治療露出曙光。
研究主持人、亞大生物科技系主任范宗宸說,把每CC零點九毫克的巴西蘑菇萃取液,放入裝有人類口腔
癌細胞的培養皿,經過四十八小時,發現癌細胞大幅減少,確定巴西蘑菇的萃取液可以抑制口腔癌細胞。
他進一步解釋,巴西蘑菇萃取液進入癌細胞後,跑到內質網,會導致鈣離子濃度上升,引起粒線體膜電位
下降,並釋放出一連串的蛋白質,促成癌細胞的凋亡以及染色體的斷裂。
范宗宸說,台中縣霧峰盛產菇類,巴西蘑菇是菇農眼中「很霸」的菇類,指生命力特別旺盛,只要種下去
,菌絲體就能迅速吸取土地中的各種微量元素;也因如此,在選用巴西蘑菇時,要特別注意種植的環境未
受重金屬汙染。
他表示,取得毫無汙染的巴西蘑菇後,再將它研磨至奈米化細微顆粒,才能有效取得其精華萃取液;至於
多少巴西蘑菇能取得多少萃取液,萃取的方法如何,是尚不能公佈的關鍵技術。
范宗宸指出,已有研究單位研究提出巴西蘑菇對付肝癌細胞有效的說法,但能讓口腔癌細胞凋亡還是第一
次;未來完成人體實驗後,對治療口腔癌將會大有幫助,還能增加農民的收益。
2009/07/23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034790.shtml
大學實驗新發現 巴西蘑菇助抗口腔癌
(2009/07/22 20:40)記者林重榮/中縣報導
國人口腔癌發生率逐漸攀高,亞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聯手合作,針對口腔癌細胞作一連串實驗,重大發
現經由特殊奈米粉末處理的巴西萃取物,可藉由粒腺體路徑導致人類口腔癌細胞之凋亡,將來若能與西藥
搭配治療,相信能夠幫助增強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統及抵抗腫瘤的能力。
亞洲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范宗宸說,經利用體外細胞培養實驗,利用巴西蘑菇萃取物處理人類口腔癌細胞
株進行實驗,經過24小時後,發現可引起人類口腔癌細胞株形態上的改變,導致癌細胞的死亡,再利用精
密儀器檢測發現巴西蘑菇萃取物,會使人類口腔癌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升高、粒線體膜電位下降、細胞分
裂週期停止,進而誘發癌細胞凋亡。
范主任強調,這項研究的成果,經由中國醫藥大學合作的細胞實驗證實,結果令人滿意。巴西蘑菇是富含
營養成分的食藥用菇類,將來若能與西藥搭配治療,可以提升巴西蘑菇的治療效果。
在台灣罹患惡性腫瘤所導致的死亡,口腔癌排名第六位,在男性更是高居第四位,抽菸、嚼檳榔、喝酒,
更是罹患口腔癌極為重要的因素。目前在台灣,對健康有療效的菇類保健食品更是炙手可熱,如樟芝、靈
芝、冬蟲夏草及巴西蘑菇等;在菇類表現的藥理作用中,以巴西蘑菇的療效堪稱最佳,在近幾年的研究中
發現巴西蘑菇萃取物對多種癌細胞具有抑制、引發細胞凋亡的功效。
巴西蘑菇是一種相當珍貴的食藥用菇類,又稱為柏氏蘑菇、太陽菇、神仙茸、巴西茸、姬松茸等。原產於
巴西San Paulo的Piedade山區,調查發現當地居民慢性成人病罹患率低,揭露了piedade地區長壽健康的
秘密,巴西蘑菇已被證實有抗氧化能力、抗腫瘤能力、抗病毒、抗突變及提升免疫力等功能。
NOWnews【生活新聞】http://www.nownews.com/2009/07/22/327-2482129.htm
主題:巴西蘑菇具有抗癌作用
出版社 青春出版社
作 者:皇家巴西蘑菇普及會編
位於南美的巴西,其地理位置剛好在日本的另外一側。在巴西聖保羅的郊外有一個地方叫皮達特。皮達特
在當地話的意思是「神明的恩賜」。
這個地方屬於熱帶,白天的溫度是三十五度,夜間是二十五度。而且濕度高達80%,一到傍晚就會有狂風
暴雨來襲。在道片山區之中,有野生的巴西磨菇(阿格利克斯茸)。從以前開始,就被視為「長壽之藥」
,被當地的人民視若珍寶,從印加帝國時代開始,當地人就常吃這項食物,所以阿格利克斯茸在巴西國內
相當有名,最近更有人指出,食用阿格利克斯茸可以防癌。
阿格利克斯茸在巴西叫做「AGARICUS BLAZEI MURILL」,在日本的另一個名稱則是變原茸科的「姬松茸」
。顏色呈白色,和磨菇很像,柄很粗大,生食非常甘甜可口。
阿格利克斯茸之所以會聞名海外,那是因為常吃阿格利克斯茸的當地居民,成人病的發病率相當低。基於
這個事實,阿格利克斯茸「因為具有抗癌作用」而備受矚目。
美國賓州大學的西丁教授等人於是展開正式的研究。並在一九六五年發表:「阿格利克斯茸具有抗癌作用」
。之後,美國前總統雷根長期使用阿格利克斯茸來治療皮膚癌,結果成功抑制了皮膚癌的再度復發以及轉移
,正因為如此,阿格利克斯茸變得舉世知名。
阿格利克斯茸在一九六五年左右,由在巴西從事農業的日裔移民古木隆壽引進日本。緊接著大家開始研究
阿格利克斯茸,由東京大學醫學部以及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等機構長期從事動物實驗。
這些實驗成果從一九八○年開始陸陸續續被發表,其中有一項研究內容指出:「阿格利克斯茸的抗癌作用比
其他的菌類更優異。」
一九九一年一月,在聖保羅.皮達特的阿格利克斯茸栽培地中,發現一個巨大的菌類,這種菌類可以使免
疫活性化,備受全球矚目,它就是:「太陽之茸──皇家阿格利克斯茸」。
在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由英國的王立植物研究所的貝克拉博士加以鑑定的結果,證實「太陽之茸──皇家阿
格利克斯茸」是屬於阿格利克斯科的AGARICUS SILVATICUS SHAEFFER。
這種「巨大的白色菌類」,因為發現者──日裔人士阿部一正先生看到它是生長在燦爛的陽光之中,所以
將其命名為「太陽之茸」。
「太陽之茸」的藥效研究是由提倡免疫療法說,並且是全球癌症、愛滋病治療權威的美國加州大學M,哥南
姆博士所進行的。哥南姆博士做了許多動物實驗,證實「太陽之茸」可以使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活性
化,而且效果驚人,之後也應用到臨床上。
從一九八一年(昭和五十六年)開始,癌症就高居日本人死因的第一位。然而以現階段的情況而言,和癌
症相關的各種情報卻是虛實難辨,這種現狀不但使大眾未能對癌症有正確的認識,反而加深大家對癌症的
恐懼感。
但是到了最近,卻有細胞病理學者發表研究指出:「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人,在死後做詳細的檢查之後可以發
現,大部分的人,體內都有微小的癌細胞存在」。這項發表徹底顛覆了之前和癌症相關的既有學說。
換言之,這項發表提供大家一個全新的思考模式,可以將癌細胞分成兩種,一種是「安分守己的癌細胞」,
這種癌細胞不會增加,壽命也不會延長,使人體可以維持健康的狀態。另外一種則是「惡性癌細胞」,這
種癌細胞會增殖轉移,使人致死。雖然這是一個全新的觀念,但在我們仔細思考膽固醇時應該可以理解。
以前談到膽固醇,大家都認為它對健康有害處,但是現在大家都知道膽固醇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維持健
康不可或缺的「有益膽固醇」,另外一種則是使人生病的「有害膽固醇」,這項道理同樣也可以適用於癌
症。
如果我們以這個角度來看待癌症,就可以發現癌症似乎是隨時都可能罹患的疾病。不過就以最近癌症醫療
的發展來看,癌症不再像以前那麼可怕,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以往「早期發現,早期切除」的癌症治
療觀念,現在也有所改變。因此,現在患了癌症未必就會被宣判死刑,這是個好消息。
之前說過癌細胞可分成「安分守己的癌細胞」和「惡性癌細胞」,如果我們更深入探討這個觀念,將會發
現,如何抑制癌細胞增殖,消滅癌細胞,並且強化人體對癌細胞的免疫力(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只是癌症,所有的疾病都一樣,如果想要克服疾病,就必須要強化免疫力(抵抗力)。人們隨時暴露在
充滿病原菌以及病毒的環境之中。人體內具備了一套免疫系統,隨時和這些病原菌、病毒戰鬥,並予以擊
退。
由此可見,如何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免於感染所有可怕的病原菌以及病毒,就成為我們活得健康的保證關
鍵。
我們身邊有許多菌類,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時常吃這些菌類。現在已經知道菌類具有抗癌作用(抑制癌症的
功能)。菌類中所含的多糖體已經被證實具有抗癌作用,可以強化人體的免疫力,間接的消滅癌症或者使
癌症縮小。
基於這項研究,日本已經有三種菌類的多糖體被拿來做為抗癌活性劑,分別是椎茸、瓦茸、末廣茸。
自從免疫療法受到矚目之後,大家紛紛應用在菌類之中免疫活性最優秀的阿格利克斯茸。首先就是要了解
何謂阿格利克斯茸。我們的目標是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攝取阿格利克斯茸,以便可以預防或是治療疾病。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巴西磨菇普及會」
巴西蘑菇 -王伯徹博士(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食品菌類專家)
巴西蘑菇學名Agaricus blazei,又名巴西洋菇或是柏氏蘑菇、小松菇,原產於中南美洲的巴西、秘魯等
地,主要分布於海岸地帶的草場以及巴西東南部聖保羅郊外的碧野達德(Piedade)山區,長在野馬排便
轉成的天然堆肥上,當地人稱之為“Cogmelo de Deus" , 意即 "Mushroom of God" (神菇),當地居民
自古以來就把它當成食用菇。
1965年當地的日裔古本隆壽先生將之送回日本鑑定因而引進日本市場,並在1967年經比利時籍學者海寧曼
博士鑑定歸屬於真菌類之擔子菌綱(Basidiomycetes)、同擔子菌亞綱(Homobasidiomycetidae)、傘菌目
(Agaricales)、傘菌科(Agaricaceae)、蘑菇屬(Agaricus)。
當初在日本東京上市時,廠商借用廣受日本民眾歡迎的松茸 (Tricholoma matsutake) 的名氣,再加上
日文指稱非常美麗的少女之「姬」字後成了「姬松茸」此一產品名,而自此消費者就習慣稱巴西蘑菇為
姬松茸,另外又因著它的著名功效,所以還有「神奇蘑菇」之稱。
巴西蘑菇的菇柄長又粗、色白,菇傘與早年小女孩留的「西瓜皮」髮型相似,為鋼盔狀或短筒狀,淺褐色
,肉色白,具強烈之杏仁味。
日本岩出菌學研究所所長岩出亥之及其屬下研究人員於1975年首次人工栽培成功,至今在日本以契約栽培
方式經營的以三重、愛知、岐阜縣最多。近幾年來,台灣己有少數的農場也開始栽種巴西蘑菇,主要產地
集中於南投埔里、台中霧峰、雲林及台南,但總產量並不多。
由於巴西蘑菇具有超強的吸附力,故種植用的土壤若殘留有重金屬或農藥,巴西蘑菇就會「照單全收」,
當巴西蘑菇吸附了不好成分後再經由攝食進入人體,就無法達到有益身體健康的效果,且反而會造成反效
用。
因此,若要種出無污染的巴西蘑菇,則除了要選擇未受污染的土壤以外,同時每一批種植出來的巴西蘑菇
,最好也能經過檢驗,以確保巴西蘑菇的品質。
此菇脆嫩爽口、香氣濃郁,深受日本人的歡迎,是近年來在日本市場逐漸竄起的保健食品。由於巴西蘑菇
較易腐壞,緣而以經烘乾後的乾燥子實體在市場上流通販售居多。
數據顯示,巴西蘑菇的蛋白質和糖質含量為香菇的兩倍以上,分別為45%和40%,維生素方面則含有維生素
B1、B2、菸鹼酸、麥角固醇等。
巴西蘑菇的主要成分為水溶性多醣體,脂肪酸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如亞麻油酸),纖維質以幾丁質為主
,礦物質如磷、鎂、鈣、鈉、鐵及微量元素鋅、錳、銅、硒、鍺等有益於人體的成分均含有之。
巴西蘑菇經實驗證實,療效可分為幾方面:
1. 抗腫瘤作用:所研究的成分是持有β-1,6分支的β-1,3-D-葡聚醣類的多醣體,實際的機轉主要是活化
免疫細胞、促進補體以增強免疫力,和刺激合成干擾素等等,藉由免疫機能的增強來達到抗腫瘤的效果。
2. 抗癌作用:活性物質為類固醇類的化合物,據研究指出對HeLa(子宮頸癌)細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 降血糖作用:由多醣─蛋白質複合體和RNA─蛋白質複合體等類的多醣體獲致降低血糖的作用。
4. 降血壓、降膽固醇作用:亞麻油酸等類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低血液膽固醇有一定的效用。
近幾年來講求健康美食的日本人相信,這種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蘑菇,好比中國人吃靈芝一樣,具有提升
免疫力及防癌之效果。且更因美國前總統雷根在皮膚癌手術後持續服用巴西洋菇,結果癌細胞均無復發或
轉移的情形發生,因而使得巴西蘑菇馳名全球。
由於巴西蘑菇不僅可入菜做湯,還具有提升免疫力、抗腫瘤之效果,因此在日本風潮的帶動下,巴西蘑菇
在國內也跟著風行起來。
主題:巴西蘑菇可抑制癌細胞生長,體外試驗中可讓腫瘤不再長大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23.htm
研究:巴西蘑菇萃取物可誘使口腔癌細胞凋亡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24.htm
主題:巴西蘑菇如何抗癌 -直腸癌、淋巴癌、子宮頸癌、乳癌、腹水癌、肝癌、肺癌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24-1.htm
主題:靈芝如何抗癌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2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