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癌症病人的心理困擾
本文出自癌症新探67期

臨床心理師 叢均如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達三十年之久。一般社會大眾對癌症的認識,往往停留在「癌症就是絕症」、
「化療過程非常痛苦」等印象上,使得癌症就如同是潛伏在周遭的死神,成為每個人心中的陰影,大家似乎
暗地裡達成共識,對這個議題避而不談。 

當癌症突然來臨的時候,病人被迫要面對這個過去連想都不敢想到的衝擊,除了要承受日益加重的身體病痛
外,還要接觸許許多多未曾聽聞過的專業醫療資訊。此外,周圍的親朋好友更是會提供各式各樣的治療偏方
或營養建議,這些訊息如排山倒海的淹沒病人,往往會讓他/她感到更加慌亂且不知所措。然而,在大家全神
貫注地關注病人生理健康的同時,卻常常忽視其沈重的心理負擔和社會壓力;每個人都想要幫忙病人解除生
理病痛,卻很少有人對病人的心理痛苦伸出援手。 

根據台灣的研究,近兩成的癌症病患其情緒困擾程度已經達到重度憂鬱症。國外的學者也發現,許多癌症病
患情緒困擾的程度雖然未達到重度憂鬱症,但已經對病患造成明顯的影響,因而建議在我們一般常評估的五
個生命徵象(vital sign,指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疼痛程度)外,加入心理痛苦(distress)作為第六個生
命徵象,以瞭解癌症病人的心理困擾狀況。

當病人初次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震驚、恐懼、憤怒、無望等心情常常同時出現,形成沈重的心理壓力。由
於一般人對癌症的認識,無論是初期或末期,經常都是指向文化禁忌的「死亡」現象,這使得癌症病人容易
產生相當大的死亡恐懼,甚至可能出現自怨自艾或自我放棄的心情,讓罹癌後的生活宛如世界末日般,每天
都處於極度恐懼、沮喪的情緒之中。

而當癌症病人將所有的注意力聚焦於未來不確定何時會來臨的死亡時,反而容易忽略當前生活中的其他面向
,例如:生活品質、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等,使病人更少有機會感受到正向情緒。 

另一方面,癌症病人也會面臨到自我概念的衝擊,從過去是一個健康、有生產力的人,轉而體認到自己是一
個病人,不但生產力減少,甚至可能開始需要仰賴其他人的照顧跟協助。這樣的衝擊往往會使病人變得自卑
、退縮、沮喪,因而影響到病人與周遭他人的人際關係。病人也容易因此感到無助或失去自主控制感,卻忽
略了自己其實仍然可以掌控或完成許多事情。 

除此之外,社會大眾對於「不治之症」的態度,常灌輸了道德層面的意義,這使得癌症病人被迫承受某種程
度上的責難與排斥。

換句話說,「罹癌」似乎隱含了一個意涵,即病人過去作了某些壞事,導致現在得到「報應」。這樣的解釋
當然是無稽之談,但是因為癌症會帶來極大的死亡風險,而死亡在社會文化中往往帶著負面、禁忌等意象,
這使得社會大眾更容易將「癌症」視為一個「不體面」的疾病。因此,許多癌症病人需要找到一個合理的原
因,來解釋自己為甚麼會罹癌,例如:過去的醫療疏失、其他疾病的影響等,以此來避免承受這些道德上的
責難。

當病人找不到合理的原因時,常使自己處於困頓之中,同時更戰戰兢兢地害怕被其他人知道自己罹患癌症,
不但加重了心理負擔,也因此造成社會退縮及疏離。 

美國杜克大學的腫瘤臨床專家Kerry Harwood曾經說過:「初次被診斷為癌症的感覺,就像進入一個沒有地圖
、沒有路徑的新大陸一般。」。這樣慌亂、茫然的感受,往往讓病人感到孤獨且痛苦。因此在心情層面,癌
症病人需要有機會傾訴自己的感覺、被別人了解、獲得親情溫暖與關懷。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可以如何照顧
癌症病人的心理健康呢? 

一、安安靜靜的傾聽

 當我們看到病人在受苦時,常會希望幫忙讓他/她可以趕快振作起來,但一些空泛的鼓勵(例如:「你一定
會好起來的!」)或否認病人的感受(例如:「這沒有甚麼好擔心的,很多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往往
無法貼近病人的心,反而讓病人感到被拒絕或不被瞭解,認為沒有人能夠懂得自己的心情。

各式各樣知易行難的建議(例如:「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你就不要去想生病的事情,開開心心的
過生活就好了!」),也容易讓病人因為做不到而感到更加沮喪。 

病人在此時所需要的,往往只是有一個人可以傾聽、瞭解他/她的感受。若能有機會坐下來,握著病人的手,
安靜、認真地聽他/她訴說罹病以來的感受及想法,讓病人有機會吐露心中的痛苦、無助、不安,並且知道在
自己這麼難過的情形下,仍然有人會陪伴在自己身邊,這樣的安全感往往會帶給病人很大的力量及安慰。 

許多人會擔心談論癌症可能讓病人感到不自在,或者會引發更多的負面情緒,但其實過度迴避這個議題,反
而會增加病人的孤獨及疏離感,並可能加深社會文化賦予癌症的負面意涵。若病人願意,陪伴者可以傾聽他
/她對癌症的想法,讓他/她有機會釐清自己的思緒及心情,減少模糊不清的恐懼感受,並對癌症賦予中性意義。 

二、瞭解具體的資訊

 許多病人對自己的病程及治療計畫並不瞭解,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感及許多可怕的想像,並感到惶恐而不知
所措。因此,我們可以鼓勵病人向醫護人員詢問病況、治療過程或病程發展的詳細狀況,以及如何自我照顧。

當病人對疾病有更清楚的認識,並更了解未來可能的發展,以及有哪些具體行為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往往有助
於降低不確定感或未知所帶來的害怕及焦慮。 

三、從事愉快的活動

 如前所述,有時病人會因為罹癌而變得退縮疏離,反而減少了獲得正向情緒感受的機會。在病人身體狀況許
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鼓勵並陪同病人繼續參與社交活動、從事過去喜歡的休閒娛樂、出去散散步或看看風
景,這些活動都可以讓病人感到開心、愉快,緩和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 

四、尋求專業的協助

 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病人的情緒持續處於低落、沮喪狀態,即使從事過去有興趣的活動,也無法從中再次體
會到正向感受。可能也會有嗜睡、失眠、食慾不振或持續疲倦、沒有精神等狀況,甚至出現無望、罪惡感、
自殺等想法,這可能是病人已經罹患憂鬱症的警訊。當病人出現以上狀況時,應該鼓勵他/她尋求專業資源來
獲取協助,例如:可以到身心失眠門診就醫,請醫生協助治療情緒低落、睡眠困難等問題;或者也可以由醫
生轉介至心理師,藉由晤談來評估並處理病人的負向情緒及想法。 

癌症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嚴重壓力,我們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才有足夠的心力來面對疾病所帶來的各
種挑戰。但就如Kerry Harwood所說:「沒有人生來就知道如何去面對嚴重疾病,或是知道該怎麼解決隨疾病
而產生的種種情緒。

我們往往是到了被診斷出來的那一剎那,才開始面對這些挑戰」。負面情緒的產生是人們在面臨壓力下的自
然反應,而要如何處理這些負面情緒,將是每位病人和陪伴的家人都必須要學習的重要課題。若我們能觀察
到罹癌親友的心情,並溫柔地陪伴、傾聽,讓他/她有時間慢慢整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及想法,進而有機會去看
見正向的情緒感受及想法,這心思意念上的轉變,便能成為有力的支持,協助他/她因應癌症所帶來的心理壓
力與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