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系統工程”中醫治療腫瘤的最佳途徑

文: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何裕民 中醫治療腫瘤的優勢 在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中,中醫學有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們認為,中醫治療腫瘤有三大 明顯優勢: 第一,能有效地防範腫瘤的發生發展。 治“有形”之瘤,固非中醫學之所長,但對預防尚未“成形”之瘤的發生,及瘤已被根治後的復發 ,傳統中醫學則有其廣闊用武之地。 癌症的發生有一漫長的從致癌物參與人體代謝、癌症的啟動、促進、DNA損傷、修復,然後進入癌 前病變的階段。 而從癌前病變細胞的非典型增生發展成原位癌,再從原位癌發展成具有浸潤或轉移能力的進展期癌 ,約需 5∼20年左右的時間,這一漫長的發展階段為我們提供了充分的預防與治療空間,也就是說 可以有效地防範腫瘤的發生發展。 其次,中醫治療腫瘤原有的優勢領域還包括多個方面──如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和繼 發症;配合放化療,減毒增效;改善機體內環境,調整免疫;或當腫瘤患者已接受手術或放療治療 ,或化療緩解後,運用中藥防止其復發或轉移,鞏固其療效。 第三,中醫學還可以在腫瘤的直接治療中發揮重要或主要作用。在許多現在醫學黔驢技窮的領域 ──如胰腺癌、膽管癌、肝癌、腦瘤,以及已復發或轉移的中晚期腫瘤治療中,努力探索,可以爭 得重要的“話語權”。 走出“傳統療法”的誤區 我們認為,傳統中醫學上籠統的“以毒攻毒”,並非中醫藥治癌之優勢,甚至無優勢可言。因為中 醫藥中許多毒藥,它們的毒性是明確的,但有否抗癌藥性,或者說除了簡單的藥理實驗外,臨床是 否真的有抗癌功效,卻是需打問號的( 根據分析:在動物實驗中,得出某種提取成分有抗癌性和臨 床真實個體身上有否抗癌性,許多情況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很普遍,後者卻較難得出陽性結論)。 運用中醫中藥治療腫瘤,必須強調“以人為本”,以考慮病人的綜合利益為主,包括重視提高患者 的生活及生存質量,不可一味蠻幹,唯癌是殺,與此同時,應貫徹醫學的“增悅”原則。 “活血化瘀”抗腫瘤很長一段時間也很時髦。但有許多臨床證據表明,對晚期腫瘤患者,特別是肝 癌患者,一些活血化瘀藥不僅會促使肝內轉移,而且容易誘發大出血,導致肝昏迷。一些實驗結果 也證實,活血藥使用不當,會促使腫瘤快速生長與轉移。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需慎之又慎! “軟堅散積”也是常用抗癌療法,並且以往是作為治療甲狀腺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 部分甲狀腺腫瘤是“碘”依賴性的,而軟堅藥中不少是含碘很高的,如海藻、昆布等,故這些自屬 禁忌! 濫用參類補藥也是一大弊端。我們的研究表明,人參的粗提物在動物中有促使腫瘤加快生長之效, 濫用人參也常見到腫瘤失控的現象。因此,亦須謹慎。 綜合因素是引發腫瘤的根本 腫瘤不只是生物學上的異常,它是多因素導致的結果,僅僅集中表現在生物學上的一變異而已。遺 傳、原生理始基、器官缺陷、個性、情感、生活方式、社會事件、習俗等都對其有影響,有的甚至 是很大的影響。故我們在《心身醫學》專著中,稱惡性腫瘤為“心身相關性疾病”。 各種化學的、生物的、物理的、膳食結構的,作為外源性致癌因素,常起著誘因作用,啟動原癌基 因或抑制抑癌因素,或影響微環境而促進基因突變;某些個性、持續的不良情緒,過多生活事件刺 激,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則可干擾整體免疫機制或影響微環境。其失調,對癌變起到了推波助瀾 的作用。 就中醫學而言:癌症的發生與發展,既有正氣不足的一面,同時機體內又存在著機能失調或障礙, 及由此而產生的病理產物。機能失調早期表現為以氣鬱、氣滯、濕濁為主,久而久之,發展成痰核 、瘀血等有形之病理產物。癌瘀等的久滯體內加劇了正氣的虧耗,加深了機能障礙。在這一病理互 動的漫長過程中,機能障礙等又導致了體內毒濁的瀦留,所有這些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中晚期腫瘤 患者的極其錯綜複雜的病理狀態。 中醫治療腫瘤的“系統工程” 在“系統工程”治療中應屏棄只殺癌不顧“人”的弊端,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觀念,強調醫療的 “增悅”原則,強調應以較小代價,取得最佳的長期療效。因此,應強調科學、合理、綜合原則, 應借助循證醫學提供的證據,科學地組合多種治療方案和方法,對於各種創傷性治療,應強調適度 原則,努力避免治療過度,損傷太大而得不償失。 我們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及現代醫學的若干原則,創造了“零毒化療”之有效腫瘤治療新法,以某些 成分確定、功效明晰的天然提取物的有序配伍,組合成有誘導癌細胞凋亡與促使其分化的製劑,廣 泛用於多種病症,特別是在難治性的胰腺癌、肝癌、腦瘤等的治療中,取得了佳效。 傳統中醫學的治療手段是很多的,但近年來,由於受眾多因素影響,中醫治療只剩下內服一法,外 加針灸、推拿,這在腫瘤治療中顯然是捉襟見肘的。我們發揚傳統,充分利用了各種其他方法,配 合腫瘤治療。 如對腹水胸水患者用外敷方,乾濕敷交替,既療效顯著,又避免了服藥困難及傷胃(腹水者喝湯劑 常很不舒服);腸粘連或有軀體疼痛者可外敷或熏洗;陰部或骨盆腔腫瘤,可灌腸或蒸熏;口腔、 鼻咽癌患者可不時啜服、嗽口或擤鼻;食道癌患者吞咽困難時可用糊劑;乳腺癌根治引起臂腫者, 外熏加浸泡消腫;頭部虛汗多或哮喘甚者,湧泉穴引火歸源,納氣下行;骨轉移伴疼痛者或關節疼 痛或肝陽上亢者,可中藥煎湯浸泡雙腿。 總之,只要有利於緩解症狀,便可因人而異採用各種外治法,既符合“增悅”原則,減輕病痛,又 避免了對腸胃的損傷,而且與內服同用,不影響抑制癌腫的這一治病之本。 腫瘤的防治既然是一項“系統工程”,那麼在實際操作中,就需要創造性地探索或形成一系列足以 貫徹上述防治思想的形式或載體,有力地確保了腫瘤治療的綜合效果,從而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 期及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