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癌症基因篩檢 標榜科學算命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2008.04.07 02:07 am 愈來愈多研究證明癌症與基因變異有關,部分醫療院所紛推出癌症基因篩檢,強調透過抽血或口腔 黏膜細胞,能預測罹癌風險,標榜這是「科學算命」。 不過有專家認為,癌症成因與營養攝取及生活方式更直接相關,及早調整不健康生活方式,就能改 變「命運」。 「二○○八美國抗老化醫學會台灣高峰會」昨在台北榮總舉行,會中有學者提出基因型別與抗老化 的關係。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榮總婦產實驗室主任趙湘台報告時表示,生老病死過程幾乎都與 基因有關,基因檢測技術有助於人類「趨吉避凶」。何況從預防醫學或是抗老化的角度,醫師都會 建議一定要盡早改變錯誤生活方式,減少暴露有害物質中。 趙湘台說,基因控制各種的蛋白質合成,這些蛋白質又負責不同生理機能,當基因發生異常就會生 病,其實過去常見的產前遺傳診斷、新生兒篩檢、親子鑑定以及部分癌症早期偵測,都是靠「基因 檢測」技術。 目前國內除了少數醫學中心為癌症高危險家族進行基因檢測,另有四、五家診所及基因檢測機構針 對國人較常出現的疾病,提供民眾套裝式的基因檢測,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老人癡呆症,甚至 還有心理抗壓力的基因分析,一整套收費約三萬六千元,也有單一癌症基因篩檢要上萬元。 趙湘台表示,國內現有的癌症基因檢測共分為診斷性及預防性基因檢測,前者是針對癌症高危險群 及有家族史者,後者則是針對個人的基因多樣性,整合流行病學、分子醫學等研究結果,整體評斷 自己罹癌風險,「究竟在綠燈還是紅燈」。 不過台大醫院外科醫師梁金銅認為,有些研究指P53及DCC抑癌基因若出現缺損,會罹患大腸直腸癌 ,許多人因此去做癌症基因篩檢,但臨床上,屬於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只占百分之二,其他近九 成大腸直腸癌都是偶發個案,「接受癌症基因篩檢,只是多花錢,不如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來得實 際」。 趙湘台強調,致病基因有多樣性,不能單純認為基因有問題就容易得病,倒不如即起調整生活方式 ,攝取均衡飲食及多運動,或許能改變「罹癌宿命」。 【2008/04/07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