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臍帶血到底有什麼用?

【中時電子報 】95/07 陳耀昌(台大醫院教授、醫師)臍帶血(新聞、網站)是近年非常熱門的話題, 但很多人並不真的清楚臍帶血是什麼?保存下來可以做什麼?更不清楚所謂臍 帶血銀行還分公益與營利兩種。 本文要為您介紹公益臍帶血血庫的實際應用情形,至於「營利型臍帶血銀行」 ,請繼續閱讀七月十六日本「時報科學與人文」專版。 報載趙建銘以天價為營利性臍帶血公司代言,他的律師顧立雄表示,吳淑珍與 陳幸妤不但不知情,還一直以為這個臍帶血的代言是一個「公益活動」。 這句話令人感慨有許多人還不知道台灣有「公益型臍帶血庫」。假如趙建銘夫 婦能為公益型臍帶血庫代言,且把小孩的臍帶血也捐到公益型臍帶血庫,那該 多好!不但兩人形象可以大好,台灣的公益型臍帶血庫也不會像現在幾乎「讓 人忘了它的存在」。所以這篇文章將介紹「公益型臍帶血庫」及其意義。 什麼是臍帶血? 先談什麼是臍帶血。人類嬰兒在母體子宮中發育時,嬰兒以臍帶經過胎盤,和 母體的子宮相連,俾使母體養分由臍帶的血管進入胎兒。當胎兒出生時,醫師 將臍帶夾緊、剪斷,胎兒就此與母體分離(後來臍帶脫落的痕跡,就是我們的 肚臍)。然後子宮收縮,胎盤會自子宮壁剝落、分離。婦產科醫師傳統上認為 胎盤與臍帶的任務在此時已經完成,於是將它們視為廢物丟棄。 一九八六年左右,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 Dr. Broxymyer 首度發表,人類新生兒 臍帶血中存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不遜於骨髓,能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及 血小板。一九八八年,法國巴黎大學的 Dr. Gluckman 宣稱全世界第一例臍帶 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可替代傳統的「骨髓移植」。於是以後「造血幹細胞 移植」得以正名,因為造血幹細胞可以來自骨髓,也可以來自臍帶血。 什麼是骨髓移植? 再介紹一下骨髓移植。世界上第一次異體骨髓移植在一九六八年完成,以後證 明骨髓移植是治療血癌與造血機能衰竭的利器。 我們舉一位急性血癌病患的醫療過程為例。 ★第一階段:化學治療 病人先接受化療,殺死絕大部分癌細胞,讓病人能達到所謂「緩解」。一般而 言,若無骨髓移植,大部分病人會在一、二年內復發;若進行骨髓移植或造血 幹細胞移植,則約有五○%的病人可以痊瘉。 ★第二階段:尋找HLA(人類組織抗原)相符合的捐髓者 HLA,簡單來說就是白血球的血型。HLA 有六個位點,病人與捐髓者之 HLA 必 須六分之六完全符合,才能進行移植。這是骨髓移植成功的第一條件。HLA 在 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有四分之一的機率可以完全相符合。如果兄弟姊妹找不 到,在無血緣者 HLA 相符的機會很少,大約是千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看似 很難找到,但這也意味著,如果我們能建立一個百萬人的資料庫,理論上大多 數人可以在其中找到配對者。 一九八六年,美國骨髓資料庫成立。一九九三年,我在台大醫院發起全國第一 次捐髓運動,有二千人來抽血,這二千人的 HLA資料,經捐給慈濟做為種子資 料後,現在慈濟已發展成三十萬人的資料庫。 所以第二階段包括三步驟: (一)首先,看看兄弟姊妹是否相符(因為移植之成功率最高)。 (二)其次,看看台灣的慈濟骨髓庫有沒有相合者,目前約有八○%國人可以 成功配對。(以全球成績而言,異體無血緣而 HLA相合的移植,還是比 異臍帶血移植的成績要稍好。) (三)如果仍然找不到,那就到台灣的三個公益型臍帶血庫去找(不是營利性 之私人貯存公司)。 另外,台灣有一個「營利性公共臍帶血庫」,也可以尋求配對機會,但需付費 購買。記得在一九九一年前後,美國有個血癌女病童,一直找不到捐髓者,父 母乾脆再生一個小孩,取其臍帶血去救其手足。這件事大受批評,因為「人出 生的目的不是為了救另外一個人」。 第三階段:進入骨髓移植(較正確的說法是造血幹細胞移植) 在此階段,先以超大量化療殺死病人之不正常骨髓造血幹細胞,再輸入正常的 骨髓或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於是舊病遠去,新細胞長出,病人重生。自一九八八 年迄二○○一年,全世界大約有一五○○例臍帶血移植,以後因為世界各國紛 紛成立的臍帶血庫收集量大增,取得臍帶血更為方便,而且臍帶血移植在大人 也漸漸成功,因此,現在每年全球估計有三○○例以上的臍帶血移植。 臍帶血移植的特點 經過這十幾年的研究,目前臍帶血移植大約有下列特點: (一)一般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時,HLA 必須很嚴格完全符合,否則會有很嚴 重的排斥反應,稱為 GVHD(植體對宿主之排斥反應),進而影響到移植的成敗。 而臍帶血移植的最大特色與優點:不必 HLA 完全相同,只要有六分之四以上 相同,就可進行移植,且不致有太厲害的 GVHD 排斥反應。 原因是因為嬰兒臍帶血中的淋巴球也在「嬰兒」階段,可塑性強,包容性高, 免疫反應較低。這造成在尋求配對來源很大的方便。 異體骨髓移植因為限於 HLA 必須完全相合,所以像慈濟骨髓資料庫目前有三十 萬筆資料,台灣本土人士可以成功配對的機率大約是八○%。但以臍帶血庫而 言,大約只要有十萬個臍帶血貯存,就可以百分之百配對成功。 (二)以使用型態來說,兩者有很大的不同。骨髓資料庫裡收集的,不是可直 接使用的冰凍骨髓,而只是有捐髓意願登錄者的 HLA 資格之電腦建檔。所以 一旦配對成功,首先要確定登錄者是否仍有意願捐髓,然後還要通過體檢,再 真正去抽骨髓,而且抽出的骨髓不經冰凍,需在二十四小時內輸注病人體內, 所以雙方一定要先講好日期,常須一、二個月才完成移植程序。 而在臍帶血庫而言,所存放的是善心父母所捐獻出來的新生兒臍帶血,經細胞 純化後,置於零下一九六度的液態氮筒冰凍貯存,當然也需做 HLA檢查並證明 未帶愛滋或其他重要病毒感染之檢查。一旦發現能與某位病人的 HLA有六分之 四以上相符合,就可以馬上取出臍帶血,經解凍後就可以使用,快的話,一、 二週內就可完成移植程序,且不會有「反悔」之事。 (三)至於在使用對象方面,骨髓庫的捐贈者為成人,病人不論是成人或小孩 都可接受移植;但在臍帶血的情形,因為新生兒的臍帶血量有限,病人通常必 須是體重四十公斤以下的小孩,病人若超過四十公斤,則骨髓輸入很可能因為 細胞劑量太少而失敗。 為了克服這個體重障礙,科學家們曾經大力發展造血幹細胞的體外增生技術, 但未能圓滿成功,反倒是最近盛行以兩袋臍帶血同時輸入給大人,發現可以順 利長出新骨髓,而且神奇的是,只有一個骨髓會長出血液細胞,另一個會自動 消失。如果新的細胞成功長出,原先的異常造血細胞不再復發,那麼移植就成 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