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罹患巴金森氏症 娘胎裡早注定?

【聯合報/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2007.01.13 02:59 am 孕婦若遭病毒、細菌感染,可能讓小孩在年老時發生巴金森氏症。國家衛生研究院動物實 驗發現,老鼠在懷孕期注射毒素,模擬人類感染,生下的老鼠腦部多巴胺細胞減少,年老 時易發生類似人類巴金森氏症的變化。 國衛院精神醫學與藥物濫用研究組研究員林兆東表示,他以一千多隻大鼠與數百隻小鼠進 行研究,將老鼠分為兩組,一組注射毒素,模擬人類懷孕時遭細菌或病毒感染的狀況,另 一組不注射毒素。結果注射毒素組生下的老鼠,出生後腦部會有中腦多巴胺細胞減少、中 腦癌症細胞增多等現象,這些都會導致巴金森氏症的發生。 國衛院精神醫學與藥物濫用研究組主任林克明指出,以往的研究都採用已經長大成年的動 物,以毒素破壞動物腦部,觀察是否有人類巴金森氏症的變化。國衛院的研究則是在胚胎 時期注射微量毒素,出生後的老鼠沒有巴金森氏症的變化,觀察到老鼠老年時才出現變化 ,可見有些幼年時的環境傷害,可能會在老年時引發疾病,疾病可說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導 致的。 林兆東表示,人類腦部的多巴胺細胞會隨著人類老化而流失減少,正常人約到一百廿歲會 流失殆盡,但依照他們所做的動物實驗顯示,如果腦部多巴胺細胞在胚胎期因為毒素的影 響,在出生後就減少,可能五十到六十歲就會引發巴金森氏症。 林兆東指出,人類胚胎約在九到十二周時會發育出多巴胺細胞,這些細胞會開始與神經細 胞鏈結,這個時期孕婦如果因為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毒素產生,會影響腦部神經原數量 ,新生兒未來年老後可能就容易發生巴金森氏症。 林兆東表示,孕婦應該避免細菌、病毒感染,也避免接觸重金屬、毒品等毒素,以免影響 生下的小孩的健康,甚至在這些小孩變成老人後,還可能因為胚胎時期毒素的影響,留下 容易發生巴金森氏症的遺憾。 林兆東指出,這項動物實驗距離臨床應用還有一段距離,未來他將繼續尋找動物身上的巴 金森氏症生物標記,藉此找到人類身上的巴金森氏症生物標記,希望以後能早期診斷出哪 些人會罹患巴金森氏症,預防發病。 新聞辭典》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失調,主要症狀包括顫抖、僵硬、動作遲緩、步態不穩 等,多發生在六十歲以上民眾。 一般認為,此症是中腦黑質區多巴胺細胞退化,無法製造足夠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 大腦難以指揮肌肉活動所致。目前只能控制與緩解,無法根治。 聯合新聞網| 醫藥新聞 |

巴金森協良行錠 限縮二線藥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7.08.30 03:20 am 長期高劑量服用巴金森氏症控制藥物「協良行錠」,可能出現心臟瓣膜病變的風險,衛生 署經過多次討論,決定限縮為第二線用藥,並要求在仿單(藥品使用說明書)加註警語。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署君提醒使用這類藥物的患者,擅自停藥會造成身體不適, 一定要跟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換藥。 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今年三月廿九日宣布,藥廠自願回收下市巴金森氏症藥物「協良行錠 」,主要是因為長期高劑量(每日超過三毫克)服用,可能增加心臟瓣膜病變的風險。 藥政處說,衛生署目前核准含Per-golide成分藥品共有四張,三張為禮來藥廠的「協良行 錠」,一張為香港商艾維斯公司台灣分公司的「巴氏利錠」。 藥政處說,歐盟及其他十大醫藥先進國家仍在評估中,僅要求加註相關警語,尚未下市。 藥政處說,經過多次開會討論,決定將此藥限縮為第二線用藥,當非麥角鹼衍生物多巴胺 致效劑無效,或無法忍受其副作用時,由專科醫師開立使用。 此外,藥政處也要求藥廠在仿單裡加註警語,提醒「服藥前須先執行臨床血管檢查(包括 病史確認),若已有心瓣膜病變之病患禁用」。藥政處說,一年後會重新評估此類藥物的 安全性。 王署君說,協良行錠上市已超過十年,算是較早期的藥,但因療效不錯,不少患者都有使 用。但他也表示,台灣病患使用的劑量偏低,不見得會跟國外出現一樣的副作用,若患者 有疑慮,可在回診時與醫師討論,或進行超音波檢查,確認心臟瓣膜狀況,切勿恐慌或擅 自停藥。 【2007/08/30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