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老藥新用 阿茲海默鼠「回神」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7.08.10 02:54 am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動物實驗發現,注射顆粒球生長激素可以治療阿茲海默 氏症,預計今年十月在長庚醫院展開臨床試驗,順利的話,三到五年後可以成為阿茲 海默氏症的新療法。 這項研究是由國家基因醫藥計畫及中研院共同支持,研究主持人中研院院士沈哲鯤說 ,老年失智症有許多不同原因,最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氏症,約占六到七成。 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由類澱粉蛋白在腦部堆積,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的神經退化性疾 病,全球約有一千兩百萬個患者。 沈哲鯤說,顆粒球生長激素,簡稱G─CSF,在調控血球細胞的增生與分化上扮演 重要角色,現在多用於癌症化療或骨髓移植患者,促進白血球增生,是現在已有的藥 物,拿來治療阿茲海默氏症,是「老藥新用」。 他解釋,注射顆粒球生長激素可以幫助骨髓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到周邊血液,被釋放 出來的骨髓幹細胞,可以通過大腦中的血腦障壁,並游移到大腦中的受損區域,修復 並分化成神經細胞。 沈哲鯤說,將顆粒球生長激素注射到有阿茲海默氏症的老鼠上,發現可以明顯改善因 類澱粉蛋白堆積導致學習與記憶功能喪失的問題。 實驗還發現,新生的骨髓幹細胞在類澱粉蛋白堆積處,有局部的神經新生。沈哲鯤解 釋,顯示顆粒球生長激素不僅可以使骨髓幹細胞游移到中受損的類澱粉蛋白堆積處, 還可以分化成神經細胞,取代受損的神經細胞。 這項研究成果已經在六月發表在「實驗醫學期刊」,同月並受到「科學」的編者推薦。 中研院分生所博士後研究員蔡坤哲說,實驗利用水迷宮測試治療效果,接受治療的老 鼠只要廿到卅秒左右就可以在水中找到平台,阿茲海默氏症的老鼠要花六十到八十秒 以上。 他指出,顆粒球生長激素的效果可達三個月以上,動物實驗發現不只是減緩疾病的進 程,應具治療的效果,也就是有恢復學習記憶的作用。 蔡坤哲說,預計十月可以展開臨床試驗,測試劑量及效果,找出可以修復神經細胞, 卻又不會影響血球正常數量的劑量,預計篩選廿到卅位患者接受試驗,最快明年底到 後年會有結果。 【2007/08/10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LIF2/3965005.shtml

主題:治癌生長激素 也治失智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7.08.09 03:10 pm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發現,透過動物實驗證實,目前被廣泛用在癌症治療 的顆粒球生長激素,可以通過大腦的血腦屏障,分化成新的腦神經細胞,緩解阿茲海 默氏症病情,進而提升飽受病痛折磨患者的生活品質。 這是全球首次以顆粒球生長激素治療阿茲海默氏症的動物實驗,意義非凡,這些研究 成果今年6月已發表在知名的「實驗醫學」期刊,同時受到「科學」雜誌(Science STKE)推薦。中研院分生所博士後研究員蔡坤哲透露,研究團隊將和林口長庚醫院合 作進行人體臨床試驗。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許文俊表示,最快後年就能運用到 臨床治療,為阿茲海默氏症患者開啟另一扇希望之窗。 蔡坤哲表示,阿茲海默氏症是類澱粉蛋白在腦部堆積,造成腦神經死亡的神經退化性 疾病。到目前為止,人類還不太清楚其病因,既無法預防,也無法完全根治,只能透 過藥物治療來緩解及控制病情。 近兩年來,分生所研究團隊對老鼠展開動物實驗,注射顆粒球生長激素,結果發現, 顆粒球生長激素可以讓帶有標記的造血幹細胞,從骨髓釋放到周邊血液中,游移到大 腦受損區域,分化成新的神經細胞,取代受傷死亡的神經細胞。 進一步測試發現,接受治療的老鼠可以在30秒內找到迷宮出口,遠低於治療前的100秒 ,顯示原本流失的記憶逐漸恢復,已達治療效果。 許文俊說,阿茲海默氏症又名老年失智症或老年癡呆症,平均存活期為7年。蔡坤哲指 出,65至74歲老人中,有3%罹患此症。 許文俊說,阿茲海默氏症目前仍以症狀治療為主,好讓家人更容易照顧。治療期間, 應控制患者血壓及血糖,並避免他們跌倒導致病情惡化;一旦出現精神症狀,可投藥 控制。他相信,透過顆粒球生長激素的治療,雖無法根治阿茲海默氏症,至少可緩解 病情。 【2007/08/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