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血壓控制得宜 中風遠離

【廖文評/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物質生活的優渥與活動量減少,造成高血壓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近年來年 輕人中風的悲劇時有所聞,這樣的夢魘不再只是中老年族群的特權。 長久以來,高血壓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國人十大死因中,和 高血壓關係密切的疾病就占了一半,包括腦血管病變、心臟疾病、糖尿病以 及腎臟病。國內超過40歲人口當中,約有四成罹患高血壓,隨年齡增加,患 者也越多,而超過60歲人口中更高達六成。 高血壓是指收縮壓超過140、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研究指出,血壓高的 原因可分為兩種:原發性與次發性。前者是原因不明的高血壓,絕大多數人 屬此類,占八、九成以上,目前認為是遺傳體質及環境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 ;後者是有明顯原因造成,但此類患者診斷困難,若未對症下藥而只當成一 般高血壓處理,療效往往不佳。 國內某醫學中心的資料顯示,40到60歲間罹患高血壓的人,通常原因不明。 若血壓升高是在40歲以前,或是60歲以後才出現,合併有其他潛在疾病的可 能性大幅提升,其中約有15%到25%的人可找到特定原因,建議進一步檢查評 估。 國外一個針對4000名血壓控制不良患者進行的研究,經過長達18年觀察後發 現,也約有近兩成的患者可找出潛在原因,尤其是年齡層越高者。 常見血壓控制不良的原因很多,因此也不容易鑑別診斷,如白袍高血壓(在 家裡量血壓都很好,但一到醫院血壓就飆高)、同時服用其他藥物(如興奮 劑、強效止痛藥、部分中藥或類固醇)、過量飲酒、高齡、抽菸、肥胖、腎 病、新陳代謝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甲狀腺、腎上腺疾病等)、血管結 構異常等。 血壓隨年齡升高是趨勢,很多民眾會忽略血壓的控制。2003年全球心臟血管 界矚目的「美國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公布第七次報告書,提出新概念, 在年齡介於40到70歲間的人,血壓值自115/75(毫米汞柱)起,每增加20/10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相應增加一倍。若有糖尿病或蛋白尿現象,血壓還得 控制得更嚴格。 除了藥物之外,高血壓的治療仍有其他選擇,如減重、訂定好的飲食計畫、 限制鹽分的攝取、增加運動、適量飲酒等生活型態的調整,可以讓血壓控制 得更理想(見表)。 若試盡各種方法,血壓藥也吃了三、四種,血壓仍然控制不良,建議您找醫 師討論與評估,找找看是否有其他潛藏的原因作怪! 【2006/08/12 聯合報】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X3/3467044.shtml
吃藥反應 「性相近習相遠」 【民生報/記者林進修/報導】 2006.10.02 03:16 am 吃藥,是件既簡單卻又相當複雜的事。它之所以簡單,只因為把藥物丟進嘴巴、 吞下肚即可;至於複雜,則是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人吃了有效,有人卻無效,嚴 重者甚至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長期鑽 研這個領域後,已找到幾個會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特殊變異基因,為將來的個人 化醫療跨出重要一步。 昨天上午,陳垣崇應邀出席台大醫院小兒部百週年紀念演講會,並以「基因體醫 學時代:基因及您的健康與疾病」為題,發表近年來在藥物不良反應研究領域上 的成果。 陳垣崇舉孔子「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為引,強調藥物作用的差異性。其中, 就近來常被用來控制血壓、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的Statin類藥物來說,雖大半患者 吃了有效,卻也有 3成患者沒有任何反應;另在高血壓患者常用的貝它阻斷劑方 面,也有3成5患者服用後未出現預期反應,在在顯示即使服用相同藥物,也不見 得人人有效。 如果只是無效,還沒多大關係,一旦出現不良反應,那就糟了。陳垣崇指出,有 些患者服用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及Phenytoin後,會出現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全身佈滿竭色斑塊,很顯然是特殊體質使然。 為解開這個謎團,他和長庚醫院合作,以44名服用上述藥物卻出現症狀的患者為 對象,原本打算抽血檢驗5千個變異型基因,結果才檢驗到第8百個左右時,就找 到HLA-B1502這個變異型基因是引發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的「元兇」;換句話說,身 上帶有這個變異型基因的人,一旦服用上述那兩種抗癲癇藥物,就極有可能併發 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其機率約為一般人的2千5百倍至3千倍。 陳垣崇表示,HLA-B1502變異型基因常見於東南亞人身上,從中國大陸、越南、泰 國、香港、法國及美國蒐集到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病患,幾乎都有東南亞的血統 ,不難想見兩者的相關性。 他說,醫學界曾在非洲某個小島找到一名併發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的病患,原本大 家都百思不得其解,最後翻閱相關文獻才發現,原來早年「三寶太監」鄭和下南 洋時,艦隊曾遠赴非洲東岸,而這名患者很可能就是艦隊成員之一的後裔,這才 一舉解開謎團。 陳垣崇強調,從藥物不良反應的研究中,我們可掌握某些特定基因引發更大傷害 的證據,進而提供醫界做為日後個人化醫療的重要依據。他解釋,將來醫師可針 對某些特定疾病患者進行抽血檢驗,確認未含有某些變異性基因後,才予給藥治 療,一來減少併發症的威脅,二來也提供更好的療效,為醫療開啟新頁。 【2006/10/02 民生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LIF2/3541124.shtml

高血壓藥亂開 近十萬人陷危機

【聯合報/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2006.10.05 02:38 am 醫界提醒,台灣有近十萬名高血壓合併氣喘等疾病的病人,因醫師開藥不當,處 在可能的致命危機!有六十四名高血壓的懷孕婦女,也因醫師開錯藥,面臨可能 生下畸形兒的隱憂! 健保局醫審小組主任高資彬表示,氣喘等支氣管疾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醫師錯 開禁忌藥物,已列為不支付指標,其他的禁忌藥物若由醫師開出,也研擬納入不 支付指標。 他說明,高血壓病人合併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支氣管痙攣病史,不應使用乙 型阻斷劑的高血壓藥來治療高血壓,否則可能誘發加重氣喘病情。健保局自去年 起加強監測,今年四到六月發現,在卅三萬四千多名這類患者中,仍有八萬八千 多人吃了醫師開的乙型阻斷劑,處在氣喘可能加重的致命危險中。 心臟學會榮譽理事長、苗栗為恭醫院院長謝士明表示,有高血壓的懷孕婦女,不 應使用血管壓力素轉化抑制劑(ACEI)或血管壓力素接受器阻斷劑(ARB )治療。他指出,懷孕九個月的高血壓婦女若使用這兩種藥物,可能導致胎兒死 亡、頭蓋骨生長缺陷、腎功能喪失等嚴重副作用,應改開甲二型阻斷劑或甲乙型 阻斷劑等。 高資彬表示,醫師沒好好問病人病史與有無懷孕,就開給高血壓懷孕婦女禁忌藥 物,讓婦女面臨畸胎或死產的危機,健保局將研擬刪除醫師開錯藥的給付。 謝士明指出,心律不整病人合併高血壓,除非病人裝了心律調節器,不應開乙型 阻斷劑,否則將導致心跳變慢,甚至可能因此昏倒、死亡。 【2006/10/05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LIF2/3546643.shtml
高血壓吃錯藥會要命 台灣15萬患者用藥異常 資料來源: 中央社 張貼時間: 95/10/05 12:08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四日電)民眾可能不知道,台灣大約有十五萬個高血壓患 者服用不適當的藥物,最嚴重的後果是導病患死亡、胎兒畸形,最常見的情況是藥 愈吃愈多,藥物本身沒有錯,錯的可能是醫師疏忽用藥禁忌或病患未告知病史,或 是疾病分類不恰當。 中央健康保險局醫審小組今天公布一份資料指出,在一百八十萬名高血壓病患,大 約十五萬人有不當、錯用或異常使用高血壓藥物的情形,其中過半數是呼吸道病史 的高血壓病患,而且醫院規模愈大,愈是容易發生,基層診所反而最好。 這十五萬名高血壓病人合併有痛風、低血鈉症、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支氣管痙 攣、二度或三度心臟傳導隔斷、妊娠高血壓、血管水腫病史、高血鉀症等七種病症 之一,總計這七類病患平均每四到七人,就有一人使用不適當的藥物,使自己身處 藥害中。 為恭醫院院長、資深心臟內科醫師謝士明舉例說明,例如高血壓又懷孕晚期的婦女 ,若是使用「血管收縮素轉化脢抑制劑(ACEI)」或「血管張力素接受器阻斷器 (ARB)」等兩類高血壓藥物,可能導致胎兒頭蓋骨發育不全等畸形,對母體和胎兒 都安全的藥物應該是甲二型阻斷劑、甲乙型阻斷劑之類的高血壓藥物。 可是,健保局醫審小組主任高資彬指出,以今年第二季資料來說,三百五十五個高 血壓孕婦中,就有六十四人使用不當的高血壓藥物。 另外,謝士明說,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或支氣管痙攣病史的高血壓患者,應該禁 止使用乙型阻斷劑之類的高血壓藥物,否則病人可能氣管收縮,嚴重者呼吸困難致死。 健保局也將這類病患所用的不當高血壓藥物,不予支付藥物,用意是寓提醒於懲處 ,但是上一季的資料顯示,百分之二十六的這類病患,卻用上這類可能會要命的高 血壓藥物。 腎臟病人常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鉀等病症,謝士明說,這類病人如果使用鉀離子 貯留的高血壓藥物,就像替死刑犯注射高鉀藥物一樣,最嚴重的情況是心臟麻 痺 不收縮。 還有,謝士明說,具血管水腫病史的高血壓病患,應避免用ACEI降血壓,否則會造 成咽喉氣管水腫而呼吸困難;二度到三度心臟傳導隔斷的高血壓病患,不應使用乙 型阻斷劑,否則可能會加重病情造成昏倒休克;低鈉血症患者和痛風的高血壓病友 使用利尿劑,都有可能使低鈉血症和痛風愈治愈槽。 謝士明說,以上這些情形可能是醫師經驗不夠、停止進步,只看到藥的好處,沒注 意到禁忌症,也可能是疾病代碼分類不恰當的非醫術問題,又或許是病人沒有告知 病史,醫師無法充分掌握病情而錯誤給藥。 許多慢性病患這個病看這個科、那個病看那個科,常有多重用藥的情況;高資彬認 為,部分病患抱怨藥愈吃愈多,很有可能就是用了不對的藥物發生副作用,然而又 加吃藥物治療副作用,於是藥愈吃愈多,愈吃愈重,正確情況是回頭找醫師重新檢 討用藥。951004。 首頁> 新聞中心> 中央社新聞 http://www.gov.tw/news/cna/healthy/news/200610/2006100540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