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異位性皮膚炎是遺傳非傳染,做好保濕最重要!

作者: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朱家瑜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這三種疾病常常一起出現,因此患有這些疾病的人便是所謂帶有 「異位性體質」或俗稱過敏體質的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體質造成的疾病,病童會有長期身 體搔癢的病史,同時身上也會有許多落屑的皮疹。 這些皮疹往往在嬰幼兒期出現在臉上或身體的伸側,到了兒童期則會慢慢轉變成好發於脖子、手彎 、腳彎等屈側處的皮疹。這些小孩也常同時有皮膚乾燥、黑眼圈、耳朵下方龜裂、掌紋增加、毛囊 角化、色素沉著等情形,若有上述慢性搔癢病史、典型皮疹再加上有過敏體質家族史與上述其他特 徵,很容易便可正確診斷。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特殊的遺傳體質,並不是一種傳染病,由於皮膚乾燥發炎的關係,這些小孩的 皮膚常會不斷的脫屑,往往會造成家長或同學們的誤會,擔心皮屑會傳染此病,或是讓人誤以為這 些小孩比較「髒」,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異位性皮膚炎病灶的發生有「三部曲」:發癢→搔抓→濕疹,皮膚一旦出現濕疹便會引起更厲害的 搔癢,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癢癢抓抓、抓抓癢癢、越抓越癢、越癢越抓」。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原則 根據目前皮膚醫學界的共識,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以下三線治療原則,所謂第一線治療 原則是指對於一般的患者應首先採用的治療方式,如果第一線治療方式的效果不彰,再採用第二線 療法,同理,第三線治療方法則建議留到最後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此一治療原則會隨著醫學的 進展與新藥物的發明而不斷修正。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線治療 (1) 保濕劑 平常固定使用適當的保濕劑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基本功夫,特別是在歐美國家因氣候較為 乾燥,幾乎所有的文獻書籍都會強調保濕劑對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性。相反地,台灣地區溫暖潮濕 的氣候使得我們的家長與病患常忽視了擦保濕劑的重要。 皮膚醫學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保水功能要比一般人來得差,皮膚也比較乾燥,而皮 膚乾燥會使表皮的障壁功能變差,容易受到外來物質的影響而加重原本的皮膚炎,此外皮膚科研究 也發現,只要單純地剝掉幾層角質層就可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導致皮膚炎的發生。 因此皮膚科醫師會建議患者多擦保濕劑或潤滑劑,傳統上最好的潤滑劑是凡士林,因為它很油、不 容易乾掉又幾乎不會引起過敏,然而缺點是相當不透氣,擦完之後常會讓人感覺皮膚無法呼吸,有 時還會引起阻塞性的毛囊發炎。 此外,尿素(urea)也是皮膚科醫師常用的潤滑劑,它具有含水劑(humectant)的保濕功能,又 可以去角質、促進其它藥膏的吸收。實驗證明:在皮膚炎的病灶上塗抹尿素可有效改善角質層的含 水量,並使角質層的障壁功能迅速恢復。 以往,皮膚科醫師較不建議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使用一般的乳液,因為其中常含有羊毛脂、香精、 防腐劑或殺菌劑,反而容易造成過敏。隨著時代的進步,目前有許多專門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使用 的潤滑劑,在國外都經過專業的皮膚科測試,也都證明有很好的療效。 隨著人類對角質層的組成與功能有了更多的瞭解,現代最新的潤滑劑往往可以模仿角質層的組成, 提供更多具有滋潤效果的油脂、含水劑、維生素。筆者建議:洗完澡後趁皮膚中含水量還很高的時 候趕快塗抹合適的保濕劑,可以說是每位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平日保養的基本功,如果時間許可的話 一天至少要擦二次,效果會比較好。 (2) 局部類固醇藥膏 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可否認的,類固醇藥膏有許多副作用,然而 只要在皮膚科醫師的指導下,短暫使用合適的類固醇藥膏,絕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類 固醇藥膏是一種精密的技術,必須考慮到各種類固醇藥膏的強度、基劑的特性、病患的年齡與身體 各部位的皮膚厚度;建議您在使用前務必要諮詢皮膚科專科醫師的意見,切勿自行亂塗藥,以免造 成嚴重的副作用。 (3) 抗組織胺藥物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會出現病灶是因為皮膚癢去抓之故,因此治療上最重要的關鍵便是止癢,不 癢就不會去抓,不抓皮膚就不會發炎。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口服抗組織胺,尤其是現在新一代 的口服抗組織胺比較不會有以往傳統口服抗組織胺的副作用:像嗜睡、口乾、便秘、食慾增加、影 響學習、心律不整、心悸等。 同時除了止癢的效果外還有抗過敏、抑制白血球的過敏反應如趨化作用等效果,在歐洲許多先進國 家的兒童長期使用後發現可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同時卻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此外,局部塗 抹止癢藥膏也不失為一種迅速止癢的好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病患過度搔抓皮膚、防止病灶惡化,只 是這些藥膏多半效果短暫。 (4) 抗生素藥膏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很容易受到感染,特別是葡萄球菌與皰疹病毒的感染,許多研究顯示:異 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表面有較多的葡萄球菌落數,且菌落數的增加和皮膚炎的惡化有顯著的相關 ,也有許多研究證明:適度的使用一些抗菌物質搭配原有的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低皮膚表面的葡 萄球菌落數,使得異位性皮膚炎獲得較佳的控制。 (5) 局部塗抹免疫調節劑藥膏 傳統上,治療異位性皮膚的最主要方法便是擦各式各樣的類固醇藥膏,然而大家都知道,長期使用 類固醇會有許多副作用:包括皮膚萎縮、變薄、皮膚色素改變、長毛、出現細血絲、皮膚感染,甚 至造成許多如妊娠紋般的擴張紋,另外如果吸收到人體之中,還有可能影響到荷爾蒙的分泌,造成 發育不良、感染與內分泌失調等情形。 因此造成許多家長「談類固醇色變 ,深怕自己的小孩擦了太多的類固醇藥膏,甚至放棄治療,反 而造成小孩更多的痛苦。還好,隨著醫學的進步,皮膚科醫師現在有了更新更好的「武器? 來對抗 這個難纏的「敵人? !新一代的「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理藥膏?直接抑制T細胞的活化,阻止細胞激 活素 (cytokines) 的釋出,可以有效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又不會造成像類固醇一樣的副作用。 其中tacrolimus ointment不論是0.1%或0.03%對於2歲以上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都有顯著 的療效,可以短期或間歇性長期使用。在2003年5月號英國皮膚醫學雜誌 (BJD) 中也刊載了異位性 皮膚炎的最新治療策略,其中特別強調tacrolimus ointment與pimecrolimus cream的重要性。 pimecrolimus 1% cream在治療3個月以上的嬰兒、兒童與成人的輕、中度異位性皮膚炎具有顯著的 療效,可以迅速地達到止癢、消炎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研究證實它還具有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效果:在大規模的對照研究中,使用 pimecrolimus 1%的病患在半年後與一年後仍有高達61%與51%的人沒有復發;相反地使用傳統治療 的對照組在半年後與一年後沒有復發的比例只有34%與28%。因此pimecrolimus 1%也具有減少使用 類固醇的功能。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二線治療 (1) 紫外線光療 談起紫外線光療,許多人都覺得很好奇,其實這是一種免疫療法,古代歐洲人就常常流行得皮膚病 時要到義大利去曬太陽,演變至今「光照療法」已經成為皮膚科一項專門又博大精深的學問,各式 各樣的光源與照射機器也紛紛問世。 紫外線光療的基本原理便是皮膚的免疫抑制,因此對於許多發炎性皮膚病會有療效就不足為奇了。 早期的UVB與UVA/UVB混合紫外線光療已被證實對異位性皮膚炎有療效,現在較為流行的窄波段UVB (311)紫外線光療副作用較少,使用上效果也不錯,唯一的缺點是每隔2-3天要跑一趟醫院照光,對 於家住偏遠地區的病友極為不便。 (2) 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 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可用於頑強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但一般來說,皮膚科醫師只會建議短暫使 用,目的在於使病人一發不可收拾的病情迅速好轉,避免陷入惡性循環,特別是在兒童病患更是要 謹慎使用,因為類固醇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內分泌平衡與免疫力都有嚴重的影響。事實上,只要能 善用日常預防保健的措施與上述第一線治療的原則,絕大部分病患的病情都會有顯著的改善;只有 極少數的人需要使用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三線治療 從表中可以看出這些治療方法真是琳瑯滿目,其中避免過敏原最常被人提起,事實上適度地減少塵 蠻暴露、避免吃會過敏的食物,的確會對病情有所幫助。然而一味地限制飲食,反而容易造成營養 攝取不均衡、增加病童的心理壓力、使家長精疲力竭,反而疏忽了更重要的治療措施。 當然,如果家長們真的行有餘力,當然也可以使用減敏奶粉、少吃海鮮、少吃蛋白等飲食控制措施 ,只是千萬要注意小孩的營養攝取均衡、避免影響孩子的情緒。同樣的塵蠻暴露的控制也只是輔助 的措施,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否則可能花了很多的時間和金錢,結果事倍功半反 而造成治療的挫折感。 對於少數極度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現在已經有一些學者認為應該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來控制 病情,成效良好且無長期使用類固醇的許多副作用,目前較常使用的藥物包括azathioprine與 cyclosporine。 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皮膚科醫學界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式,已經不再只有類固醇一種「武 器? ,而是邁向「陸海空聯合作戰? 的治療方式:平時應注意避免惡化因子,長期使用不含類固醇 的保濕劑潤滑皮膚、預防發炎,並適度使用止癢藥物。 在症狀發作初期則要及早使用新一代不含類固醇的藥膏,只要每天早晚各一次輕輕塗抹在患部,便 能迅速解除皮膚炎的症狀;若是症狀惡化得很厲害,再短暫使用類固醇藥膏,一但症狀獲得緩解, 便迅速回復到不用類固醇的治療方式,如此可以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減少病情惡化的次數,同時 也可有效避免類固醇副作用的產生。 聞資料來源: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