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與治療

文: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劉志銘•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林肇堂 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稱為消化性潰瘍)是造成國人上腹部不適的重要原因。在二、三十年前,醫 學界一直認為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是因為生活習慣或壓力造成的,然而在1982年幽門螺旋桿菌被 兩位澳洲的醫師,華倫和馬歇爾,成功的自胃液培養出之後,後續的許多研究都證實了幽門螺旋桿 菌是導致許多上消化道疾病,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瘤、胃癌……等的重要 致病原因,這個發現也徹底的改變了百年來世人對於消化性潰瘍的觀念以及治療方式。 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長約2至4微米,由於它具有特殊的螺旋結構及鞭毛,使它能 夠鑽入胃黏液而到達胃黏膜上。 此外,幽門螺旋桿菌也可分泌大量的尿素繪並將其轉化為鹼性的氨以中和胃酸,形成一層堅固的防 護壁壘於菌體四周,以防胃酸的侵蝕,因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長期存活在胃部,並造成胃部的發炎 及相關疾病。 為什麼會得到幽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途徑至今尚無定論,但一般學者相信接觸傳染是主要的方式,包括飲水、食物 或牙齒、唾液都可以成為傳染途徑,而且個人衛生習慣及周遭衛生環境也與感染的可能性有很大的 關聯。 有人發現牙斑上也有此菌,可能也會經由口腔和口腔的接觸來傳染。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家庭中有 人感染此菌時,大部分的家庭成員也會受感染;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組織團體,感染率也較高,通常 在孩童時代就受到感染。 是不是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一定會造成胃、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癌? 一般而言,絕大多數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終其一生呈現無症狀的慢性胃炎,只有約10%到15% 的人會得到消化性潰瘍,小於1%的人會得到胃癌,更少的人(約0.01%)會產生胃黏膜淋巴瘤。相對 的,大約95%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患、75%的胃潰瘍病患、以及90%的胃癌病患在其胃黏膜可找到此 種桿菌的存在。 如果能將此菌清除乾淨,則不但胃炎會改善,胃十二指腸潰瘍會癒合,更重要的是潰瘍就不會反反 覆覆的發作。許多的研究都顯示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之後,潰瘍復發率由 60∼70%降至10%以下。 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檢查胃部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基本上可分成需做胃鏡檢查及不需做胃鏡檢查的方法。 若病患需要做胃鏡檢查,可以在檢查時同時做胃黏膜切片,將取得的黏膜檢體做下述檢查: (1)快速尿素試驗(rapid urease test)。 (2)組織學檢查。 (3)細菌培養。 (4)聚合脢鏈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若病患不需要做胃鏡檢查但想知道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用以下方法檢測,但這些方法並無法 確定有無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瘤或胃癌等: (1)血液檢查。 (2)碳-13尿素呼吸試驗(C-13-urea breath test)。 (3)糞便檢查。 若抽血或吹氣檢查發現有幽門螺旋 桿菌感染,是不是可以直接殺菌治療而不必做胃鏡檢查? 胃鏡切片可以讓醫師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慢性胃炎、癌前病變或胃癌。但病人如果是在幽門螺旋 桿菌的治療後,想追蹤是否已殺菌成功,則可利用碳-13呼氣法檢測,好處是簡易又方便,且可免 除第二次做胃鏡檢查之恐懼與不適。 健保是否給付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與治療? 目前我們的健保局是以下的政策來給付幽門螺旋桿菌之治療: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且已發生消化 性潰瘍者應給予治療;若僅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沒有消化性潰瘍者,僅予追蹤觀察,不予治療。 若病患符合表一之適應症且本人自己希望作篩檢與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時,仍可自費作篩檢與治療。 總結 若您過去曾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史、有萎縮性胃炎病史、曾經因為胃癌經手術切除後,或患有胃 黏膜相關性淋巴瘤患者,或是一等親屬(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有胃癌病史,且您本身未接受過幽 門螺旋桿菌篩檢及根除時,建議您在醫師的評估與安排下接受適當的篩檢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