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急救存活率 葉克膜打敗CPR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08.07.17 08:25 am 當病人停止心跳,傳統心肺復甦術(CPR)施行卅分鐘後無反應,即被宣告死亡。台大醫院研 究發現,若及時採用葉克膜(ECMO,體外心肺循環系統),即使心跳停止一小時,病人仍有 百分之十七的存活機會。 台大昨天發表相關研究,並將主題訂為「不與死神妥協」。台大醫學院長楊泮池指出,葉克膜已 改變醫學對於生與死的界定;負責撰寫論文的台大外科教授陳益祥說,台大近年累積上千例裝置 葉克膜經驗,裝置時間由一個多小時縮短到十五分鐘,最重要的是,印證了接受葉克膜急救的病 人比傳統CPR存活率要高出一倍以上。 這篇研究預計下周刊登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雜誌(The Lancet)」,美國心臟學會負責 撰寫CPR指引的賓州大學急救醫學科主任貝克(Lance B.Becker),特地到台大觀摩實際操作 程序,他預言,葉克膜將可望改寫CPR的觀念。 陳益祥表示,台大收集一百七十二名在院內突發心因性休克的病患,其中一百一十三人接受傳統 CPR,五十九人則接受葉克膜急救,兩組年齡、性別及心臟狀況類似,經回溯研究發現,依賴 葉克膜急救者,即使心跳停止超過一小時,但仍有百分之十七可以救活,而CPR組則無人存活。 不過,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強調:「葉克膜讓醫界掌握打開生死之門的鑰匙,卻也嚴重 衝擊傳統醫學倫理。」臨床上已有更多家屬要求用葉克膜,央求醫師「再試試看」,讓醫師陷入 天人交戰。 柯文哲說,因為「醫師沒有辦法預測救回來是不是植物人」,「未來也可能衍生明明已急救無效 ,但家屬還要求醫師裝葉克膜急救的糾紛」,所以醫師會陷入天人交戰。 陳益祥則說,如果病人還年輕,且各器官功能皆好,只是心跳停止,或許還有拚搏的機會。 健保局表示,前年全台使用葉克膜急救人次為四百七十四人,去年暴增為七百卅人,平均每人住 院費用為八十五萬元,但在當次住院即死亡者仍逾六成,顯示葉克膜並非萬能。陳益祥則說,各 醫院競相投入設置葉克膜,但不乏一年只做兩、三例,以致各醫院水準參差不齊,建議病患應速 轉到醫學中心繼續照護為宜。

葉克膜 是天使還是魔鬼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08.07.17 02:50 am 「葉克膜是對抗死神的天使,還是對抗上帝的魔鬼?」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陳益祥有此感嘆。他 說,醫師有了葉克膜,將可大大延長病人的生命,卻可能同時讓自己陷入兩難。 陳益祥所謂的兩難,一個是醫學倫理的挑戰,當病患家屬要求醫師不能放棄急救時,究竟醫師要 為心跳已經停止的病人急救到什麼時候?另一個是醫療經濟的難題,當醫療科技可以讓病人靠機 器延緩死神的召喚,不論是政府或個人所能支出的費用,究竟極限是多少? 陳益祥表示,從傳統的心肺復甦術到現今可利用儀器替代人類本身的心肺功能,是非常重大的突 破;但不可諱言,並非每位施行葉克膜急救的病人都可以活過來,尤其病人是在戶外突發心因性 休克或是急性心肌梗塞,如果旁人未及時給予CPR,則病人在四到六分鐘缺氧狀態中,救回來 的機會也相對低。 台大曾統計有七名在他院裝置葉克膜後再轉送台大的病人,其中只有一人存活,但也處於植物人 狀態。為此,陳益祥強調,家屬千萬勿以為裝葉克膜就能把危急的親人救回來,「如果救回的是 植物人,那該不該救?」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也說,從台大的研究中,再次證明「人生而不平等」,「連醫師也無法預 知,哪個病人經急救有存活希望,哪個病人毫無希望」。因此,台大目前正朝病人的遺傳基因進 行研究,期能瞭解病患本身對缺氧的耐受性與基因的關聯性,若能得到解答,或許能幫助臨床醫 師,從病人血液中找到「救與不救」的密碼。 【2008/07/17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