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黑眼圈能不能改善?

文: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品齊 黑眼圈(Periorbital darkening/hyperpigmentation, dark circles under eyes)俗稱 熊貓眼,會造成很多人美觀上的困擾,眼睛周圍黑黑的一圈,不但讓人看起來很疲倦沒 活力,也會容易讓人覺得你睡眠不足、精神不濟及身體虛弱的樣子。嚴重的話產生眼皮 浮腫及深度暗沉,即使抹上厚厚的遮瑕粉底還是無法掩飾,實在讓人相當尷尬。 門診常會遇到因為黑眼圈困擾而來求診的患者,許多人很想去之而後快,但最後成功的人 卻相當少。即時這些患者使用了宣稱對黑眼圈有改善效果的化妝品及藥妝品,真正能改善 的程度還是相當有限。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會有黑眼圈呢?如何能讓黑眼圈不要找上自己咧?如果有了 黑眼圈又該如何治療呢? 產生黑眼圈的原因 黑眼圈生成的原因,簡單來說可以分成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兩大類。 其中身體疾病的部分如心臟病、甲狀腺疾患、肝臟病、遺傳性血液疾病、維他命K缺乏症 、原發性腎上腺功能低下症及體液過度滯留都會造成黑眼圈的徵兆。 而口服的藥物如血管擴張劑、女性荷爾蒙補充劑及避孕藥甚至外用的眼藥水,也都有可能 造成黑眼圈。 此外現代人經常性地長時間打電腦玩電動或盯著螢幕看,也會因為過度疲勞及用眼過度, 造成下眼窩水腫形成泡泡眼而產生黑眼圈的現象。 造成黑眼圈的原因是相當多、相當複雜,而且會相互加成影響的。 「眼瞼皮膚」是全身皮膚中最薄、最柔軟也是最脆弱的部位,整層只有0.5公厘的厚度, 加上缺乏汗腺及皮脂腺,還需要每天持續不斷地眨眼動作及長期暴露在紫外線底下,使 得它成為最容易受傷及老化的皮膚部位。 眼眶四周的皮膚不但特別薄弱,皮下組織也特別少,由於聚集在此的血管很多,於是造成 皮膚下血流顏色容易呈現在眼皮上。 一旦眼周血管回流不良,造成血流壅塞的情形,就會使得多餘的水分及血液積聚於眼睛下 方,造成眼下皮膚出現「浮腫及藍黑色眼暈」的情形。 此外眼周的皮膚下因為皮膚薄、支撐少,加上每天都要眨動一萬次以上,所以比其他地方 更容易有皺紋產生,通常在25歲開始就會有「眼周皺紋」的產生。之後,眼皮內的膠原蛋 白及彈性纖維會隨著老化而不斷流失,逐漸形成「眼皮鬆弛與下垂」的情形。 而後續的老化現象還會造成下眼皮脂肪凸出,此時合併魚尾紋及眼皮鬆弛下垂的情形,即 是俗稱的「眼袋」,而這些徵狀都會加深黑眼圈的顏色。以上就是為什麼在眼周特別容易 形成黑眼圈的原因。 各式各樣的黑眼圈 臨床上黑眼圈的分類可以分成三型,但有些人是可以混雜兩型以上的情形: (一)色素型(Hyperpigmentation) 分成兩種,一種是因為體質遺傳的關係,有些人眼睛周圍的皮膚,先天就比鄰近部位的皮 膚深色,而此類患者也常伴隨眼窩深邃及家族性傾向的情形。 另外一種是後天性色素型黑眼圈,此類黑眼圈常常導因於眼周皮膚的慢性濕疹或發炎,患 者可能是有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藥物疹、長期搓揉眼部或陽光曝曬及化妝品使用不當 所致。 這類患者通常會伴隨著眼皮發癢、發紅、粗糙及脫屑的情形,黑眼圈的顏色從淺棕色到深 棕色,而其分布並不會很均勻,如果用手指將黑眼圈部位撐平,並不會讓顏色變淡或消失。 (二)血管型(Hypervascularity): 主要是由於眼睛周遭血液循環不佳所造成,此類型的黑眼圈在台灣相當常見。此型黑眼圈 與過敏體質有關,患者常伴隨著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及長期鼻塞等鼻病。 此外,像是熬夜、失眠、大哭、酗酒、過度疲勞、用眼過度及攝取過多鹽分、水分還有女 性在月經前、懷孕末期及更年期……等等,也容易因為眼周血流循環不順暢,產生浮腫及 藍黑色黑眼圈的情形。 (三)結構型(Anatomy:包括眼周肌肉、皮下組織及骨骼…等因素): 有些年輕人因為先天性眼輪匝肌(Or-bicularis oculi muscle)肥厚的關係,笑的時候眼 輪匝肌收縮會在眼下產生「臥蠶」,於是跟臉頰交界處會產生凹溝的情形,而在視覺上形 成假性黑眼圈。 此外像是長期的日曬與紫外線的傷害及長期持續的眨眼動作,會造成真皮內膠原蛋白及彈 性纖維的減少及變性,而造成皮下組織變薄及眼周靜態紋與鬆弛下垂的變化。 由於眼皮皮膚很薄,使得眼皮的保水能力較差,很容易產生粗糙及細紋。如果之後不加以 保養處理,小細紋就會日益加深變成深紋。加上眼周的表情紋及動態紋還有長期老化與重 力的影響,使得下眼皮脂肪組織澎出下垂而形成的眼袋,以上這些不同的因素都是會加深 視覺上黑眼圈的程度。 黑眼圈有年輕化的趨勢 由於現在年輕人常常有熬夜、抽菸、慢性眼部疲勞及不當使用眼部保養品及卸妝的情形, 這些因素都可能會使得眼部肌膚產生發炎反應及自由基,而自由基的堆積容易引起微血管 自發性的發炎現象。 另外,台灣很多人有潛在過敏性鼻炎的體質,本來淋巴及靜脈的回流就不是很順暢,因而 也會進一步造成慢性皮膚微血管發炎的變化。這種發炎反應並不會在局部引起真正紅腫熱 痛的情形,但會慢慢造成局部組織的浮腫、微血管的擴張及血液流速的減慢,甚至形成眼 部組織肥厚及發炎後色素沉澱的反應,變成複合型黑眼圈,也加重了黑眼圈的治療難度。 戰勝黑眼圈的招術 想治療黑眼圈,最好還是先找專業醫師診療比較妥當。由於黑眼圈形成的原因不盡相同, 在治療上,醫師也是會依據不同的成因來給予不同的治療,如此一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治療方式請參考《健康世界389期 2008年5月號》。 最後也要在此提醒大家,黑眼圈的治療通常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感覺得出來,而且能改 善到什麼程度也是因人而異。所以在治療黑眼圈前,不但要先有正確的觀念及認知,治療 時的耐心與毅力也是很重要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