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吃藥過敏禍首 長庚找到了!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08.11.26 03:31 am 因服用藥物引發「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患者, 剛開始只是全身長水泡,後來出現大面積潰爛及壞死, 若不及時治療,致死率達40%。照片提供/鐘文宏 國內雖已實施藥害救濟制度,但迄今占每年補償金額最大宗的「史帝文強生症候群」 (Stevens-Johnson syndrome),這個致命謎團多年未解,直到最近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才解開。研究發現,因藥 物引發人體免疫反應,釋放大量的顆粒溶解素,這種毒性蛋白就是造成皮膚、黏膜細胞死亡,甚至引起器 官衰竭的禍首。 由鐘文宏和中研院、陽明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找到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關鍵所在,中研院生物醫 學研究所長陳垣崇指出,鐘文宏的重大發現,除有助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臨床治療外,由於它與骨髓移植 所造成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機轉相似,未來也可應用於其他T 細胞的自體免疫疾病,應用潛力無窮。 所謂史帝文強生症候群,鐘文宏解釋,這是一種皮膚急重症疾病,患者因特殊體質在服用藥物或病毒感染 後會出現發燒、全身皮膚、黏膜起水泡及潰爛,嚴重有如全身燙傷,一旦未及治療,死亡率高達40%,即 使幸運存活,也可能眼睛黏膜粘黏,不少人因此失明。估計全台每年約有2、300名患者不幸罹病。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內藥害救濟通報系統,引發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藥物,以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 (Carbamazepine)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和降尿酸藥物 (Allopurinol)最為常見,部分抗生 素及國人常吃的中草藥,也有可能出現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 直到2004年,鐘文宏首度證實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患者,和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型「HLA-B*1502」具有 強烈相關,該研究論文登上了「自然」期刊。衛生署據此因而要求使用上述抗癲癇藥物之前,應先檢測 基因型態,去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也因此跟進。 最近,鐘文宏進一步從病人的水泡病灶,找到大量的顆粒溶解素,接著他把純化的顆粒溶解素打入小鼠 皮膚內,也同樣引起皮膚水泡與壞死反應。他表示,人體的T細胞或自然殺手細胞在遇到外來病菌或惡 性腫瘤細胞時,其實也會出現顆粒溶解素,這是人體自然的生物防護系統,但由於藥物刺激免疫細胞卻 極度失控,反而大量釋放到細胞外,擴散到全身,造成皮膚、黏膜細胞的死亡,甚至引起器官衰竭。 因此,這項研究不僅解開毒殺細胞自體免疫反應傷害人體之謎,也為此病症找到關鍵的治療標的。鐘文 宏說,未來臨床可開發檢測顆粒溶解素的快速檢驗試驗,並研發中和抑制性抗體作為治療藥物,讓不幸 罹患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患者可望獲救。 【2008/11/26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