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五十肩

文:周明峰醫師 肩膀舉不高,動作幅度(Range of motion)少於正常值,礙於疼痛而影響梳頭、穿衣等日常作息,俗稱 「五十肩」,因常見於五十歲上下,尤其是婦女,故名,不過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英文俗稱Frozen shoulder(僵凍肩)。 要吃藥還是做物理治療? 醫學上所列的病因概分兩類: (一)炎症── 黏稠性包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腱鞘炎(Bursitis)、鈣化肌腱炎(Calcific tendinitis); (二)外傷── 肌肉交絆(Muscle impingement)、軸轉肌袖口撕裂(Rotator cuff tear),兩者皆導致肌肉或關節組織 變性而攣縮(Contracture),肩關節因而凍僵鎖住,動彈不得。 治療方法來自診斷,針對炎症則服用消炎藥(Anti-inflammatory agent),如Celebrex、Vioxx、Motrin 、Naprosyn等,或局部打類固醇(Steroid);針對外傷則開刀修補;針對攣縮則做物理治療,包括熱療 (熱敷、短波、超音波),加上硬拉的拉筋運動(Stretching)和手指爬牆、以及溫和的垂臂迴轉運動 (Codman exercise)等。 吃藥除了止痛並稍微消炎之外,療效有限。傷處極少時打類固醇消炎有幫助,傷處多的話,就無從打起 。開刀則雷聲大(大費周章)雨點小(效果甚差)。物理治療一般需時30至50節(每節一小時),既費時又捱 痛,其他的推拿拉筋法,情況相差無幾。 化解筋膜痛點,療效確切又快速 其實,五十肩概為筋膜(Fascia)拉傷所引起,病源在筋膜,不在肌肉,肌肉傷雖痛,但不至於卡住關節 ;筋膜傷極痛,數倍於肌肉痛,動作時乃因極痛的筋膜傷才幅度受限,並非炎症所致,因無紅、腫、熱 、痛(不動時不痛)的發炎現象,也與上述的外傷無關。只要減除筋膜痛,幅度立刻節節進步,至於正常 無礙,可見並沒有黏稠的包囊,也沒有交絆、撕裂或變性的肌肉,致使關節緊鎖僵凍,取名「僵凍肩」 顯有誤導之嫌。 既然上述的診斷不確,則治療就隨著偏差,甚至離譜,難怪療效不理想。診斷時徒手檢查即可,不必X光 、MRI,最重要的就是檢查筋膜,筋膜在皮下,痛點少則數十,多則數百以上,遍布於肩膀及上臂,包括 肌肉附著的骨頭凹凸處,手臂舉不上來,就是卡在痛點上。 治療須以徒手鬆解法(Manual therapy)消除特定的痛點,肩關節有八個動作: 屈(Flexion)、伸(Extension)、外展(Abduction)、內收(Adduction)、外旋轉(External rotation)、 內旋轉(Internal rotation)、水平外展(Horizontal abduction)、水平內收(Horizontal adduction), 每個動作逐次去尋找筋膜痛點,並一一予以化解,每化解一個痛點,幅度立即明顯增加,愈舉愈高,一旦 痛點除盡,幅度就恢復正常而且動作時無痛,完全復元過來,療效確切又快速。 肌肉即使受傷而緊痛無力,關節的舉動不致因而卡住,肌肉的緊痛雖也須同法鬆解,但對幅度的恢復,少 有助益。一般的療程,輕者(數十痛點)一至三次,重者(數百痛點)一、二十次,即可痊癒,不必吃藥打針 ,不用拉筋推拿,更不可開刀。 附帶說明:軸轉肌袖口(Rotator cuff)是指棘上肌(Supraspinatus)、棘下肌(Infraspinatus)、小圓肌 (Teres minor)、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等四條與肩關節旋轉相關的肌肉,附著在肱骨上端,圍成袖 口狀而言。肩痛時受傷的肌肉甚多,當不止這四條,若肌肉扭傷則只影響該肌肉的特定動作;袖口係肌 肉附著處,不輕易撕裂,所以真正撕裂的情況極少,一般多只扭傷而變厚,輕揉之即可化解而迅速復元 ,不須開刀。不管肌肉或附著處受傷,都不致引起五十肩。

主題:醫療保健-五十肩的治療與復健

因為外傷或勞損傷而導致肩關節疼痛,使肩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做外展、向前、向後彎屈或外旋等活動 ,且此肩部疼痛好發於45─60歲,故稱『五十肩』或稱為肩關節周圍炎。 一般而言,罹患五十肩的女性患者多於男性,雖然左右兩肩都有機會發生,但以左肩比率較高,而兩邊 同時發生的機會很少。 初發時常感肩膀酸楚難忍,局部怕冷,夜痛加重,甚至睡時痛醒,故又稱「冰凍肩」。且疼痛感會向頸 部及上肢擴散,此時上肢活動受限,穿衣、搔背都有困難,也不能自己梳頭髮,當上肢不動或向下時疼 痛減輕或消失,故又稱「凍結肩」。 如何知道自己有五十肩?如果,手臂上舉可碰到耳朵,而手背到背後可碰到對側肩胛骨,就不用擔心有 五十肩。 由於不動較不會引起疼痛,所以很多五十肩患者盡量不動,結果使得活動受限愈來愈厲害,惡性循環。 許多病患會因而變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獨臂俠。 常見的病因 1.性別: 女多於男,長期操勞家的主婦和停經婦女最常見。 2.退行性病變及免疫、代謝性疾病: 好見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硬化、頸椎病等之病患。 3.外傷史: 患側肩膀大都有外傷史。 4.職業: 非體力勞動者、伏案工作者較常見。 5.患側: 無特殊原因者常發在左側,而有外傷史者通常好發在右側(慣用手)。並且多為單一患側,兩側同時發作 者,僅6-17%。 能引起肩關節周圍炎的病因,則包括肌腱炎所引起的急慢性外關節炎,肩關節脫臼,骨折,長期固定, 韌帶受損,肌肉斷裂,肩關節退化,甚至於心肌梗塞或頸脊神經根炎……等,由此顯示了本病的複雜性。 五十肩的臨床症狀可約略分為三個時期: 1.疼痛期: 約可持續6個月,此時病人感到肩部各方向動作均會引起疼痛,痛點通常難以準確定位,而且常會有放射 性疼痛至上臂或手肘。 2.僵硬期: 約6至12個月,此時關節不見得會痛,但非常僵硬不靈活,動作明顯受到限制,此後疼痛與僵硬可能又同 時存在。 3.恢復期: 此後6個月,會慢慢恢復,但很難完全復原。基本上,症狀是一種惡性循環,越痛越不動,越不動越痛。 五十肩的治療 西醫的治療,在急性期,關節活動限制還不明顯,口服消炎藥及熱療對減輕疼痛都有幫助,關節內注射 類固醇也可減輕疼痛。但若活動已受限制,則要加上運動治療才會有效。運動的目的在於止痛,增加關 節活動度,增加肌肉力量、耐力與協調等。 中醫認為五十肩是由於過度勞累,或因年老體衰,肝腎氣血虛損以致筋失濡養,加上風寒濕邪氣乘虛侵 襲肩部經脈所致,稱之為「漏肩風」。由於寒主收引,風寒侵襲經脈,遂致氣血阻滯、筋脈凝滯而成肩 痛,故又名「肩凝症」,多屬「痺症」的範圍。 治療上以調理氣血、祛風散寒、化濕通絡為主。方藥的使用宜補氣血、益肝腎、溫經絡、祛風濕,可內 服三痺湯加減來治療。 在治療方面,重點放在減除疼痛與功能的重建(恢復其關節活動度),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藥、關節內注 射、物理治療、鬆動術及肩關節伸展運動,分述如下: 1.藥物治療: 消炎止痛藥、肌肉弛劑,對於較神經質的過度保護(痛就不敢動,越不動,關節活動受限越厲害)的病 人可給予抗焦慮藥並鼓勵患者多活動肩膀。      2.關節內注射: 類固醇加局部麻醉劑,注入的量(體積)要夠(可再加食鹽水),以便將關節囊撐開。關節內注射須由 骨科、復健科或其它相關科之專科醫師執行之。     3.物理治療: 包括冰敷(炎症反應明顯,疼痛為主時)、熱敷、超音波、干擾波,經波電刺激,磁場治療,對於物理治 療不得過度依賴,它純粹只是緩解疼痛,病人本身須努力加強肩膀的活動與伸展運動。 4.鬆動術: 在關節內注射或熱敷後由有經驗的醫師或治療師執行之,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切忌硬扳硬拉,而造成二度 傷害。 運動復健 五十肩患者的運動復健,有利於肩部機能的恢復。形形色色的運動很多,主要是增加肩關節與肩胛骨的 活動度,重點在於運動的強度與頻率,一開始不妨輕一點,多做一點,有空就做,然後慢慢增加其強度 。最好每天4~6次,每次10~15分,為減少運動時之疼痛,可事先以電熱或熱水袋作熱敷20分鐘。 1.肩胛骨活動 肩膀向前配合上臂內施,儘量將肩胛骨往兩旁拉開,肩膀上提靠近耳朵,肩膀往後繞配合上臂外旋(擴 胸、兩肩胛儘量內來),肩膀放鬆還原,此算一次,做30次。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幅度儘量放大,儘 量慢一點,可配合呼吸,肩膀向前向上向後時吸氣,放下時呼氣。 2.鐘擺運動 弓箭步(前腳彎,曲後腳略彎),彎腰,令患側上肢自然下垂,然後做前後、左右、順逆時鐘的甩動, 動作由小漸,大若疼痛厲害,可只做前後甩動,要領是肌肉要放輕鬆,亦可手持重物(罐頭或保特瓶) ,可提高效果。 3.手指爬牆運動 正面(或側面)向牆,以手指爬牆,並將身體貼近牆壁,可在牆上做記號,看看是否一天比一天進步。 4.端盤運動 適用於疼痛已減緩而關節活動仍受限者,及平常保健之用,手掌向上如端盤狀,手掌由前往後腋下繞一 圈,然後由後往前在頭頂上繞一圈,運動過程中,手掌一直保持向上,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上臂內旋 、外旋,儘量轉到極限。 5.拉棒運動 雙手各執木棒(或雨傘)之一端,木棒直立,在背後,兩手一上下,以健側拉牽患側,朝關節活動受限 的方向伸展,要領是要以持續穩定的力量牽引,切忌突然猛力硬拉。 6.背後抬手運動 雙手放在背後腰背處,患手在上好手在下,儘量把手往上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