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戴手錶偵測器 心臟病即時監控

台大也在研發米粒大小的偵測器,未來可植入皮下(可黏貼在如圖中紅點處) ,隨時隨地透過網路傳送資料給家人或醫生。 (圖片由台灣大學提供)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結合電機、資訊、生醫、微機電等不同領域專家,成功研發出手錶大 小、佩戴式無線C-反應蛋白(CRP,一種人體發炎指標)即時偵測器,可以24 小時隨時隨地偵測、通報心臟病等病人緊急情況。 台大電子所教授呂學士說,C-反應蛋白是一種發炎指數,當濃度升高時,表示 人體可能有某種疾病正在發生,例如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甚至是曾經快速 傳染的SARS等。正常的C-反應蛋白濃度小於1微克/毫升,當出現發炎急性反應 時,會在14至26小時內增加到500微克/毫升。這指標更被視為未來控制心臟病 的最佳檢測武器。 過去的C-反應蛋白偵測器有如影印機大小,而且要專業人員作血液螢光標記處 理。除非到病人正好到醫院抽血檢查,否則無法即時掌握病情。台大團隊研發 出的佩戴式偵測器,結合半導體和生醫技術,透過半導體製程把機器縮小到只 有手錶大小,呂學士教授估計,量產後一片價格應該可控制在1000元以內。 台大表示,心血管疾病在許多先進國家高居死因前三名,這項技術突破,不但 是心臟病患的福音,未來還可以應用在新生兒黃疸症膽紅素、血液中阿摩尼亞 濃度及施打藥物後藥物濃度、心臟病患施打強心劑毛地黃濃度、癲癇患者藥物 濃度等即時檢測。相關新聞4版 【2006/09/04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LIF2/3500940.shtml

監測心臟病 看手表即知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戴手表也可以偵測身體是否出現發炎反應或心臟病前兆?台灣大學昨天發表 C—反應蛋白偵測器,只有手表大小,未來可望應用在居家老人、救護車和 加護病房的病患身上,全天候偵測身體情況,並發出警訊。 這是由台大結合電機、資訊、生醫、微機電等不同領域專家,共同研發的成 果。台大電子所教授呂學士說,這次最大突破就是把過去有如影印機大小的 C—反應蛋白偵測器,縮小到手表大小,可以配戴在身上。 他說,台大研發團隊打算在一年內,把偵測器縮小到米粒般大小,並提升到 可植入體內的層次;到時,偵測器可結合無線收發機,以簡訊方式,即時把 資料傳送到醫院電腦或手機。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王堯弘說,若能 順利縮小體積,並解決電力問題,就可透過心導管放進血管裡。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血液裡的C—反應蛋白跟心血管疾病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是檢驗這類疾病的新指標,台大因此著手開發此偵測器。 王堯弘說,目前病患測C—反應蛋白,還是要像居家血糖檢測機一樣,取一 西西微量的血做檢驗,不是單戴在手上就能偵測。 【2006/09/05 聯合報】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LIF2/3502170.shtml

即時疾病偵測通報系統 台大領先全球

【記者林進修/報導】 早上醒來,王老太太的手機響了,螢幕上顯示了幾個字:「您的C-反應蛋白 濃度偏高,最好立即到醫院徹底檢查!」同時間,她的醫師也接到同樣訊息 ,隨即為王老太太安排相關檢驗作業……。 這種科幻電影才有的情節,已不再遙不可及,台灣大學電機學院、工學院、 醫學院及台大醫院聯手研發領先全球的「即時疾病偵測通報系統」,已完成 第一代手表款式的機型,第二代如米粒般大小的機型也接近完成階段。 屆時,只要將這個小小的微型檢驗儀器植入血管中,即可全天24小時偵測血 液中的特定成分,再透過網際網路或GSM、GPRS、3G等無線通訊系統,傳給 當事人或其醫師,隨時掌握疾病動態,為健康把關。 昨天下午,台大校長李嗣涔特地率領研究團隊召開記者會,和國人一起分享 研究成果。李嗣涔強調,有了這套偵測及通報系統後,民眾可隨時掌握自己 的健康狀況,一發現異樣,立即就醫檢查及治療,意義非凡。 台大電機學院電機系教授呂學士表示,台灣已邁入高齡化國家,不少老人家 白天獨自待在家裡,乏人照顧,因此研究團隊才興起研發即時疾病偵測及通 報系統的念頭,而偵測原理則是將分子識別方式,由傳統的實驗室篩檢轉為 奈米力學檢測模式。 由於較高的C-反應蛋白濃度,被認為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有關,因此選定 C-反應蛋白為偵測對象,在一片平面板上塗上一層C-反應蛋白抗體,並滴入 用來檢測的血液,再用光線照射。一旦血液中出現發炎反應,C-反應蛋白抗 原大量出現並和抗體結合,平面板會因重量增加而彎折,光線反射角也會跟 著改變。 呂學士說,這些不同反射角的光線,可轉換為電子訊號並計算出來。一般說 來,發炎愈嚴重,抗原愈多,抗原和抗體結合後的重量愈重,平面板彎折也 愈大,而這些改變均可一一偵測出來,做為診斷及治療的依據。 參與研究的台大應用力學研究所副教授黃榮山表示,除了C-反應蛋白外,他 們也研發出肝癌、前列腺癌及甲型胎兒蛋白的偵測及通報系統,只要通過衛 生署藥物暨食品檢驗局的審查,預計半年至一年內即可上市。且由於使用的 半導體晶片價格不高,每具售價應可壓在新台幣5、6百元以下。 事實上,除了價格便宜,這套系統還有體積小、無須螢光標幟、可重複使用 及無線聯結等優點。呂學士表示,第一代手表款式的機型仍須抽一滴血來偵 測,第二代如米粒般大小的機型,則可植入血管裡面,隨時偵測特定成分, 實用性更高。 台大影像醫學部醫師王堯弘認為,未來將第二代機型置放在加護病房重症患 者的維生管線裡面,沒有技術上的問題;他比較擔心的反而是一般健康民眾 ,因為光是要說服他們在血管裡植入一個外來東西,恐怕就是個大工程。 研究 只因嚥不下一口氣 「要不是四年前那個刺激,大概也不會有今天的成果。」台大電機學院電機 系教授呂學士強調,他們之所以會突破瓶頸,研發出領先全球的「即時疾病 偵測及通報系統」,主要是嚥不下被國際科學界奚落的那口氣。 話說2002年,在國際電子科學領域頗具份量的「電子電機時代雜誌」(EE Times)刊戴一篇文章,指台灣已連續五年沒有任何一篇研究論文刊登於頂尖 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期刊」(ISSCC),最後下了個「不是台灣研究者不努 力,而是他們創意不足!」的結論。 看了那篇報導,呂學士深受刺激,隔年立即投一篇「無線多頻帶放大器」的 研究論文,並獲ISSCC刊登,接下來這幾年,國內論文陸續挺進ISSCC,今年 甚至一舉創下18篇的空前紀錄。 呂學士說,若以國家區分,台灣今年的論文數僅次於美國及日本,排名第三 ;若以研究機構區分,台大和IBM及Intel這兩家國際知名廠商齊名;若只比 較單一大學的表現,則台灣大學高居全球第一。這幾年來的非凡表現,連日 本「日經電子」都以「台灣的氣勢並非暫時性」形容。 然而,這些成就並非一蹴可及。呂學士舉「即時疾病偵測及通報系統」為例 ,三年前研究團隊投入研究工作時,大家都在自己的領域上努力向前,卻不 太清楚其他成員到底在做什麼;比如說,呂學士專長的是電路,台大應用力 學研究所副教授黃榮山擅長的是感測器。呂學士說,「我做的電路有兩條訊 號線,黃榮山的感測器卻有四條。」「兩隻腳的怎麼和四條腿的相結合?! 」結果在他的堅持下,黃榮山硬是把四條訊號線減成兩條,這才克服問題。 在研究團隊集思廣義下,這套偵測及通報系統已不侷限於醫院一地使用。台 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王堯弘就說,今後若再爆發SARS、禽流感等疫情的威 脅,或碰到南亞大海嘯及卡崔娜颶風等天災,這套系統都可提供最及時、最 簡便的疾病篩檢模式,及早掌握疫情,及早防範,功能更大! 【2006/09/05 民生報】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LIF2/35015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