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老人失智症 還聰湯「加減」治
【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院長】
老人失智症,中醫稱為「文癡、善忘、呆病……」,症狀為記憶力減退,智
能慢慢衰退,常忘東忘西,出了門找不到家;有的兼見幻覺妄覺、急躁易怒
、焦慮、憂鬱、多疑、行為不理性、大小便失禁等。
臨床觀察,老人失智症的病理表現有虛、實之分。虛證是腦髓空虛,氣血不
足,不能充養於腦引起;實證為痰涎壅塞,瘀阻腦絡或心肝火旺等各種因素
侵犯於腦所致。
中醫治療以「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為治則,不能因為失智症以虛證居
多,就盲目大溫大補。中醫的診斷依患者體質給藥,一般可分四種證型:
一、髓海不足型:有呆傻愚鈍、頭暈腰疼、頭髮稀疏、牙齒動搖脫落、耳聾
眼花、肢體無力等現象。主因「腎氣不足」導致,易發生在六十歲以上老人
身上。採補腎養髓、填精養神中藥調理。
二、心脾兩虛型:患者表情呆滯、精神耗弱、疲倦嗜睡、臉色蒼白、缺乏食
欲、或併有心悸氣短。中醫認為是「氣血虧虛」的臨床表現,通常出現在久
病或大病後的患者,可用健脾養血,補心益智中藥調治。
三、痰濁阻竅型:常出現頭重、情緒鬱悶、行為遲鈍、多痰、胸悶、腹脹、
呼吸短促。多屬「痰濕內盛」引起,常見於體型肥胖老人,施以豁痰開竅、
宣竅醒腦中藥。
四、氣滯血瘀型:患者言語不利、反應遲鈍、容易健忘、驚恐,舌頭呈現暗
紫色。病患大多數兼有腦部外傷史,因為血瘀氣滯,氣血不能正常涵養腦部
所致。治療採調暢氣血,寧神定志。
臨床上,中醫治療老人失智症,常以「還聰湯」加減,例如:頭痛外傷可加
川芎、丹蔘;失眠健忘宜加遠志、棗仁;口多痰涎應加貝母,體胖腹脹則可
加厚朴等。
老人失智症預防比治療更重要,中醫建議年過四十的中壯年人,平時要避免
心情鬱悶及過度異常壓力積蓄,造成腦細胞未老先衰;起居作息要正常,多
做有氧運動,提供腦部氧氣量;飲食清淡化,多攝取黃綠色蔬菜水果,防止
血管硬化、脂肪囤積,延緩機能老化;也可補充滋腎食物,例如:核桃、黑
芝麻、黑豆、山藥等。
(作者亦為台灣醫藥交流協會理事長)
【2006/08/10 聯合報】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X3/3463569.shtml
每天種種花 遠離失智症
【何一成/台北市榮新診所副院長】
失智症及巴金森氏症等腦部退化疾病,有逐年增加且年輕發病的趨勢,造成
病人痛苦及家人沉重負擔。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年時,世界人口有將近三
千萬失智。
有一些行為與腦部退化有關,值得注意與預防。
吃太多肥肉造成膽固醇過高,可能提升失智的機會,動物研究中發現,若長
期大量食用動物性高脂肪的食物,使學習及記憶力均下降。但若都不吃脂肪
,會造成膽固醇過低,也影響腦部功能,日本的研究指出,膽固醇低於
150mg/dL的人,比正常的人腦部功能退化較快。
常吃過飽,會增加巴金森氏症的機會,且使智力提早退化,一項以老鼠為對
象的研究指出,若給予限制糖分飲食,可以減少腦部蛋白質老化。
不運動也有問題,美國一研究指出,每星期運動三次以上者,罹患失智症的
機會降低了35%。澳州一研究發現,每天種花,降低失智症比率36%,每日走
路降低失智症38%。
不吃蔬果及植物油也傷腦力,其中含有維生素E及其他抗氧化物質,可減少
失智症的發生,蔬果中的葉酸可提升認知功能。義大利一項研究發現,維生
素E及葡萄或柑橘中含有的多酚類,可阻止神經細胞的死亡;日本有一項研
究發現,餵食小鼠番茄四個星期,對巴金森氏症有預防的效果。
高血壓、糖尿病不治療也造成腦部退化,血糖或血壓過高會引起血管病變阻
塞,使膠狀物沉澱在神經組織,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力都會下降。氣喘不
處理也損腦,研究指出,肺功能差者失智症的機會上升 80%。缺鐵性貧血不
治療,也會使智力受損,腦神經傳導需要鐵,記憶功能也與鐵有關,缺乏鐵
質影響學習與記憶。
過量喝酒會造成腦部皮質退化,每天喝葡萄酒勿超過100CC或其他相等酒精
量的酒。吸菸也會造成腦部小血管阻塞,造成老化。肥胖不改善也不好,身
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身高〔公尺〕X身高〔公尺〕)若高於25,失
智症上升35%。
許多人積極尋求抗老的秘方,常花費許多時間與金錢,其實若能去除不好的
行為,既簡單、又有效。
【2006/08/21 聯合報】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X3/347930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