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豆漿當主食 兩寶活跳跳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市報導】 2008.09.29 03:42 am 豆漿寶寶石滋薰(右)與何奇恩(左)從小以豆漿取代牛奶,長得又白又胖。記者張念慈/攝影 新竹市一周歲男嬰何奇恩,與十一個月大的女嬰石滋薰,是兩名特別的「豆漿寶寶」,他們和其他 抱著牛奶瓶長大的嬰兒不同,出生後沒有喝過一口牛奶,全以豆漿為主食。 「孩子活潑又健康,到現在沒打過任何疫苗,很慶幸當初的堅持是對的!」何媽媽抱著兒子開心地 說;在新竹馬偕醫院當護士的石媽媽也說:「小女兒喝豆漿長大,活蹦亂跳,幾乎不太生病,喝牛 奶的大兒子常生病,食慾也不好,現在也開始每天喝豆漿!」 當初怎麼會想餵出生的孩子喝豆漿?何媽媽說,她與石滋薰的父親是工研院同事,兩人曾一起修習 中醫課程,發現喝豆漿有「補脾胃、促進食欲、有助發育」等好處,決定讓孩子捨牛奶、喝豆漿。 她表示,產前原決定「母奶和豆漿一起餵」,但因母奶量不足,孩子出生四天後開始全餵豆漿, 「剛開始也怕怕的,母奶量不足,因為網路上找不到實際案例可以參考,親朋好友也質疑,想阻止 我」。她先讓兒子少量吸食,每天觀察孩子活動力、排便量;喝了一個月,兒子長得比同齡孩子白 胖健康,她放下了心。 石滋薰比何奇恩小一個月,石媽媽說,雖相信喝豆漿有好處,但仍不放心,第一個月堅持餵母奶, 但因母奶量不夠,孩子吃不飽常哭鬧,滿月後體重沒有增加,她見何奇恩長得白胖,試著改餵豆漿 ,女兒果然開始「長肉」,連醫師都吃驚「怎麼變化那麼快?」 這兩位媽媽,除在家自己打豆漿,有時也到住家附近手工豆漿店買豆漿,或到「柑仔店」買有機豆 漿,返家隔水加熱後,加入紅糖或蔗糖;帶孩子外出時,就在便利商店買豆漿加熱食用。孩子滿四 個月後,在豆漿裡加入五穀粉或米精、麥精補充營養。 兩位媽媽計算,孩子喝豆漿的花費,每個月大約六百元,比起喝牛奶的孩子每月花費兩千至三千元, 節省四分之三開銷。 何媽媽已將這段餵兒喝豆漿的過程,記錄在網路城邦「豆漿寶寶」的部落格 http://blog.udn.com/Ho77,與其他母親分享。 【2008/09/29 聯合報】@ http://udn.com/

醫師、營養師:半歲前 光喝豆漿不夠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陳惠惠、游文寶/連線報導】 2008.09.29 03:42 am 豆漿能不能取代母乳或嬰兒奶粉?新生兒科醫師及營養師不約而同表示,豆漿應該是副食品,做為 六個月以下嬰兒主食,營養會不夠。 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本身也是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說,嬰兒期是生命成長過程 最重要,也最脆弱的階段,六個月以上嬰兒有吃副食品,喝豆漿或許可以,小於六個月的嬰兒只喝 豆漿,營養絕對不夠。 「嬰兒最好的還是母乳,沒法子喝母乳,應優先選擇跟母乳成分較接近的嬰兒奶粉。」陳昭惠說, 母乳含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跟抗體等,可以增加嬰兒抵抗力,豆漿含植物性荷爾蒙,難保不會影 響嬰兒性器官發育。 跟嬰兒奶粉相比,豆漿不管是在蛋白質、鐵跟鈣質的含量上都相對較低,令醫師跟營養師更擔心的 是,營養成分結構與母乳相距太遠。 署立新竹醫院中醫科主任彭姵綸也表示,乳製品營養價值高於豆漿,不論牛奶或母奶都一樣。乳製 品可補五臟六腑、補虛損,生津潤燥,對補虛弱、解口乾舌燥效力好;豆漿有補虛潤燥、清肺化痰 、通腸利便等功效,也可補鈣。但整體來說,仍以乳製品營養價值較高。 署立新竹醫院小兒科主任謝德貴指出,一歲以下嬰兒以豆漿當主食,可能脹氣、腹瀉或異位性皮膚 炎,也可能影響嬰幼兒腦部發展。 新竹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連啟宏表示,豆漿的鈣、磷和乳糖含量低,嬰幼兒吸收不佳,容易骨質疏 鬆。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表示,母乳含有的是動物性鐵跟鈣,比起豆漿有的植物性鐵跟鈣,吸收率本 來就比較好,況且,嬰兒消化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能吸收豆漿裡多少營養,也是未知數,也無法 進行這類研究。 極力宣導喝豆漿的新竹市民黃成義則不認同,指他的三個兒子喝牛奶長大,很小就近視;但兩個孫 子出生就喝豆漿,現在就讀國中及小學,身體健康也沒有近視。 【2008/09/29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