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醫學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預存臍帶血 日後修補身體的智庫

【記者張雅雯/蘭嶼報導】 因為對幹細胞治療的發展充滿信心,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張南驥表 示,臍帶血內的類胚胎幹細胞,其萬能修補功能已獲證實,只要找出鑑別的分 子標記,就可以有效利用特定的幹細胞,修補損壞的部位,因此必須有遠見的 預存臍帶血,作為修補身體的「智庫」。 張南驥表示,幹細胞有分化成其他細胞及自我更新的雙重能力,尤其是臍帶血 內的幹細胞,屬於非常早期的細胞,比起骨髓或周邊血幹細胞有更大的可塑性 ,今年一月的「Nature」雜誌中,澳洲以老鼠進行的動物實驗,已鑑別出一個 特定標記,使得一個幹細胞就能產生具備功能的乳腺,未來運用在人體上,只 要挑出特定的幹細胞,進行組織修補已非不可能。 國內儲存臍帶血的風氣剛開啟,如何運用意見分歧,張南驥則致力推動「自己 使用自己的臍帶血」概念。他強調,因為幹細胞有細胞核,即使經過嚴格的人 類白血球抗原 (HLA)配對,進入異體內不會互斥,但也很難完全融入,有慢性 排斥的風險;他以「鋪瓷磚」作比喻,由於每次出產的瓷磚一定有些不同,每 個人家裡最好留下一些同型號作為修補用,唯有救急或數量不足時,才考慮用 別人家的。 不過,對於遺傳性疾病患者來說,其臍帶血幹細胞必然也是損壞的,存下來有 何意義?張南驥表示,動物實驗已證明,未來基因工程可以找出基因壞掉的位 置,加以修補,再透過核轉移技術,生成健康的幹細胞,所以,遺傳性疾病患 者仍可使用自己幹細胞治病,當然也應儲存臍帶血。 雖然基因治療的臨床應用尚未成熟,張南驥強調,保存臍帶血幹細胞只是第一 步,他投入信望愛臍帶血基金會擔任執行長,更規劃待孩子成長至18歲後,每 隔兩年要加存周邊血幹細胞,「完整將臍帶血及18~30歲的幹細胞、DNA建檔, 可建立不同時期的基因比較資料,符合個人化藥物治療的趨勢。」(之二) 【2006/08/03 民生報】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LIFE/LIF2/34534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