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知 -網路新聞 更多新聞報導

主題:如何處理轉移癌

秀傳紀念醫院 王玉祥總監 本文出自癌症新探52期 PS:這一篇很重要.... (一) 轉移癌的治療 (metastatic malignancy) 病患許老先生兩年前診斷為降結腸癌,手術後連續於門診追蹤治療,但近日感覺有食慾減退及右上腹 不適,經檢查發現肝內兩葉各有數顆腫瘤病灶,尤其肝右葉病灶有達五公分大小,醫師告知屬結腸癌 轉移病灶,因分佈於肝兩葉及病灶大小不一,分佈零散,不利於手術及放射治療, 經與家屬溝通,解釋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可能性及其風險後,老先生接受四個月療程的化學治療及標 靶治療,再檢查時肝內病灶減少百分之七十左右,而臨床不適之腹痛亦消失,目前繼績追縱治療中。 另外孫女士五年前罹患右側乳房乳癌,經手術,放療後,五年內連續接受口服荷爾蒙治療,某日孫女 士發現原手術胸壁部位生出多粒結節狀腫瘤,不及壹個月就波及對側胸壁,且併有潰瘍傷口滲血,而 且有相當程度疼痛。 經切片病理檢查確定復發性乳癌,範圍過大,無法手術切除,胸壁放療範圍亦會引起肺纖維化。故醫 師決定進行三個月療程的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治療進行至第三周,傷口及疼痛即大幅改善,治療後 二個月,結節及潰瘍病灶完全癒合消失,疼痛亦完全解除,孫女士高興地繼績於門診接近醫師的追縱 診療。 (二)轉移癌的生成--簇群進化理論 (clonal evolution) 上述兩病例說明腫瘤隨著生長過程而產生變異,其間經由族群進化理論(clonal evolution)使之更具 侵犯性,轉移能力,癌細胞由原發部位脫落,穿過層層組織障礙,可侵入血管淋巴循環系統到達遠方 的組織器官,再重新著床,新生血管供給養份,繁殖壯大,就形成轉移病灶,過程周而復始,使腫瘤 蔓延更廣更深,導致人体某重要器官衰竭而死亡,有時甚至可引起多起器官衰竭,病患臨床表現的併 發症就更複雜,難以處理。 事實上,腫瘤的形成也是經由族群進化理論而來,以很常見的結直腸癌為例,它多由結腸良性腺瘤 (adenoma)演變而成,良性腺瘤也常被稱作腸瘜肉(polyp),臨床發現結腸良性腺瘤演變成惡性癌的過 程長達十至十五年, 正常結直腸黏膜上皮不斷新陳代謝,蒼老的上皮細胞每日都會程式死亡而脫落至腸腔,隨著結腸內容 物排泄出体外,新的上皮細胞將由基底部的細胞繁殖而補充,故腸腔黏膜非基底部的上皮細胞通常不 會繁殖,只會分化成熟,老死而脫落, 但當某個細胞族群的基因變異,使某個異常細胞既無法修補其錯誤核甘酸,亦無法及時使細胞凋亡, 因而使此細胞較周遭細胞群更具繁殖性,更具生存優勢,逐漸演變成不斷生長的細胞群,其後因此細 胞群內的腫瘤基因(oncogene) 活化及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的功能喪失使上述異常 新陳代謝變成常態化,其間適者生存,篩選出更強生命力但無法分化生長失控的細胞群,即生成腫瘤。 如直結腸瘜肉,癌細胞內發現有腫瘤基因活化K-ras及腫瘤抑制基因APC,p53的變異,即是腫瘤生成 乃族群進化理論(clonal evolution)的最佳明証。 而在臨床研究發出結直腸癌若具腫瘤基因K-ras變異,對標靶治療藥物cetuximab更具抗藥性。
(三)轉移癌治療須糸統全身性治療 ( systemic therapy ) 惡性腫瘤不但生長快速,而且可以侵入腫瘤源發組織以外的器官內滋生,如肝癌細胞會蔓延至肺臟, 骨骼內生長。 所以惡性腫瘤的治療視腫瘤的範圍而定,當腫瘤細胞仍處於局部時期,可以切除或施以放射治療,但 因早期癌多屬無症狀,病患多無法及早就醫加以診斷。 臨床平均只有不足百分之五十的癌症可以早期發現後給予有效局部治療。因此有效的癌症篩檢防治是 診治早期癌的不二法門。 但若癌細胞已擴散,此時即已無法進行局部治療,癌細胞在原發及轉移的組織或器官內不斷滋生,終 而可破壞器官的結構而使之生理功能喪失,導致病患死亡,以往普遍才會認為轉移癌已無治療的可能。 但近年由於癌症診斷技術不斷改進,如電腦斷層攝影,核磁造影,正子全身掃描,及體腔內各類內視 鏡檢查的使用,可以及早診斷剛發生的轉移癌病灶,再加上有效的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 或免疫抗癌治療的發展, 由於上述幾項治療是將治療癌細胞的藥物經口服或注射入人体內,經由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內,即可到 達身体任何部位,所以屬於全身性的抗癌治療,無懼於癌細胞已遠方擴散至身体各處,仍可作有效治 療。 縱使是轉移癌,已不若以往那麼可怕,仍有根治的可能,視癌細胞對藥物敏感性高低程度而定。另外 腫瘤遠方轉移多從血路散播,骨骼,肝臟,肺臟是血流極為豐富的器官,往往是轉移癌的著床處,常 會早期轉移的癌症有膽道癌、食道癌、胰臟癌、胃癌、肝癌、乳癌、肺癌等。 (四)抗癌標靶治療 (target therapy) 近年最新的標靶治療因能針對各類癌細胞的特殊生長機制加以抑制,因此可避免傷及正常細胞而降低 化療的副作用,同時療效較專異且顯著,但因標靶治療仍屬開發階段,並非所有腫瘤皆能接受標靶治 療,目前有效的標靶治療只及於肺癌、乳癌、淋巴癌、慢性骨髓球白血病、腸胃道間質肉瘤、結直腸 癌、頭頸癌、肝癌、腎細胞癌。婦癌及胰臟癌仍在研究改進中。 但標靶治療卻有須長期維持治療的缺點,不可冒然停止治療,否則腫瘤隨即復發或惡化,故最新的發 展是聯合標靶治療與化學治療同時臨床實施,初步療效令人振奮,尢其抗腫瘤新生血管抑制標靶藥物 Bevacizumab,近年合併化療應用於治療結直腸癌、肺癌、乳癌及婦癌,療效顯著優於單獨使用標靶 治療或化學治療。 Bevacizumab是最先認可合併irinotecan、oxaliplatin等化療處方用作挽救治療晚期轉移結直腸癌的 標靶藥物,尤其當結直腸癌腫瘤組織有腫瘤基因KRAS變異時,表示腫瘤細胞對另一項標靶藥物cetuximab 反應不佳,則是最佳的拯救治療。 而標靶治療副作用遠較化療輕微,則是腫瘤醫師最為稱頌所在,其多為無致命性之副作用,如疲乏, 皮膚疹,腹瀉,輕微腸胃不適等。但標靶治療由於藥價高昂,長期維持治療動輒數十萬至數佰萬的醫 療費用,是臨床治療有待克服的障礙,但預見如其他面世的新產品一般,費用將可逐漸平民化,有朝 一日此刻的來臨將是癌症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