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全天然維他命、礦物質 vs 人工合成的維他命、礦物質最理想的營養應該全部從新鮮、無污染、無加工的食物而來,但往往現代人於這充滿化學物質及嚴重污染的 世界下,不但不能吸收足夠的營養,還吸收了不少的毒素,以致百病叢身,所以有需要從營養補充品中吸取 各種營養。 而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補充品可分為兩大類:全天然 ( 或全食物 ) 與 人工合成。 1) 人工合成 ( Synthetic, USP type ) 的問題: 世界上各種的食物最少由103,000種不同的植物元素 ( Phyto-nutrients ) 所組成,一個蕃茄已含有約10,000 種的植物元素。而人工合成的維他命只是於實驗室裡複制天然維他命的分子結構的化合物,而食物元素是複雜 的分子,並不是單一的簡單元素。如沒有清楚寫明是全食物制造,市面上的營養補充品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 質。 吸收 ( Assimilation )、保存 ( Retention )、相互作用 ( Synergy )、生物吸收率 ( Bio-availability ): 人體吸收每一種的營養元素都需要各種酵素、維他命、礦物質以及其它很多還未知的元素來幫助吸收 ( Assimilate )、利用 ( Utilize )和保存 ( Retain ),這便是相互作用 ( Synergy )。 還有,維他命需要蛋白質伴侶 ( Protein Chaperones ) 來將它們運送到身體的各個細胞,人工合成的維他命 沒有與蛋白質螯合 ( Non-protein-bonded vitamin ) 來幫助傳送。因此很多人工合成的維他命都註明需與食 物一起服用來幫助吸收。 而全食物補充品通常都註明可空肚服用,因為它們就是食物。研究顯示人體對人工合成維他命的生物吸收率 ( Bio-availability ) 只有10∼20% ,所以你所吃的,並不代表實際你所吸收,更不代表你所能運用。 You are NOT what you EAT but you ARE what you Assimilate, Utilize & Retain! 人工合成的維他命C只有維他命C ( Ascorbic Acid ),全食物的維他命C不單有維他命C,還有其它維他命 、礦物質、酵素、Bioflavonoids等等。 天然維他命E包含所有的tocopherols-alpha, beta, gamma及delta,這樣才會更有效力和吸收更強,人工合成 的E只有alpha,d,l alpha tocopherol。 這是很多人工合成的維他命都註明與食物一起服用的原因,因為需要食物中的其它元素來幫助吸收。 全食物的維他命和礦物質通常都註明可空肚服用,因為它們本身就是食物。 副面反應: 大量長期服用人工合成的維他命還可能有危險,很多人都知道維他命E可抗癌,但有研究顯示大量長期服用人 工合成的維他命E時反而可能致癌。人體能容易處理過量全天然的營養,但對於化學合成的營養就不一樣了。 還有,人工合成的維他命可能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糖、煤焦或其它添加劑。一些人會對這些物質有過敏反 應,一些甚至有腸胃不適。 人工合成的作用: 在此也需聲明,人工合成的維他命對人體是有功效的,只是比不上全食物所製造的維他命而已。 2) 全天然的營養補充品: 小心所謂天然: 小心,一些聲稱所謂天然的營養補充品實際並不是天然,請不要隨便相信。 就算真的是全天然,不一定好,如一些所謂全天然的礦物質只不過是礦石的粉末,鈣則是蠔殼的粉末,人體 絕不容易去吸收這些所謂的「天然物質」。 研究顯示這類礦物質有99% 是人體不能吸收的,於是一些生產商便加入消化酵素及分解物,「強迫」人體吸 收這些外來物質,甚至產生毒素及過敏。 一些維他命 A是從含重金屬如水銀及鉛的魚油而來。 又例如維他命B-12是從死去及有菌的乾牛肝磨製而成,這些肉質充塞著種種的類固醇、抗生素、生長荷爾蒙 及殺蟲劑等。 有的維他命 B是從煤焦及石油化合物煉製而成,更糟的維他命B-12取自污泥。 這些都是全天然的物質,但對人只有害無益。 一些維他命雖是從食物中抽取出來,但經過一系列的人工加工處理後,就改變了天然的本質。 如一些維他命 C從糖漿、蔬菜澱粉質、精煉糖等中抽取,經過一連串的處理,最後造成抗壞血酸。 3) 食物製造的營養補充品: 用食物製造的營養補充品是上佳的選擇,但也要小心這些食物的品質。天然有機不含有害物質的食物是首選。 好的食物補充品都標明從那些食物所制造,如Vit. C 100mg ( From Rosehip )。 4) 真正的全食物營養補充品: 但更好的、真正的食物補充品應該是由完整全植物、食物而來。如市面上常見增加骨質的產品都只有鈣和鎂, 但可知道骨質的形成除了需要鈣和鎂外,還需要維他命A、D、硼、鋅,而某程度上磷比鎂更重要。而美國很多 骨質疏鬆症的患者的血液裡都含有足夠的鈣質,但卻不能被吸收,其中的原因是缺乏矽使鈣質液化。 一般食物補充品只有從食物制造的單一營養元素,如一粒丸含800 mg Calcium ( From Nettle ),就只是鈣。 而全個食物和植物就不一樣,它們不是用單一元素來表示,而是用食物份量。如一粒丸是1,000 mg份量的有機 芝麻和椰菜,提供約200 mg Calcium和這植物內其它自然存在的營養元素,這比只由食物制造單一元素補充品 於吸收和利用方面的果效更強、更完全!
5) 天然與人工合成的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學名: 在此提供一些天然與人工合成的學名,幫助大家分辨真與假,作個聰明的消費者。
主題:哈佛醫師養生法/小心越補越大洞資料來源:哈佛醫師養生法 2009/08/06 【文、圖/摘自《哈佛醫師養生法》/許瑞云醫師著/皇冠出版】 很多人喜歡吃維他命或健康食品,認為可以補充身體所缺的營養素。但是,吃這些補品對身體真的有好處嗎? 還是只是像買保險一樣,以為多吃補品就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其實,身體的健康需要正確的運動、飲食及生活方式,而不是透過食用補品來達成。況且,截至目前為止,並 沒有任何好的研究報告指出攝取補品對身體是有幫助的。相反地,還有些報告指出某些補品反而對人體的健康 有害。 美國早期研究報告指出,多吃一些含有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可使罹患肺癌的機率降低。然而,近期更嚴謹的 研究報告卻指出,補充維他命A增加罹患肺癌的機會。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差別就在於維他命A的來源與方式。 具有預防肺癌功效的維他命A主要來自綠、黃、紅色等自然新鮮的蔬果,而非人工製造的維他命A補充劑。如 果再仔細探究可以發現,這些維他命補充劑的製造過程本身就充滿了風險。 ● 錠劑品質及含量無法保證 當我們拿起一瓶標示著含有500mg的鈣及1mg維他命B1的補品時,可以了解一下它的製作過程。 由於鈣與維他命B1的比例是 500:1,製作人員一般是將五百公斤的鈣以及一公斤的維他命B1丟入一個很大的攪 拌器中攪拌,再加入一些穩定劑、填充劑、pH劑(調整酸鹼值)等化學藥品,最後再製成一顆顆的錠劑。在這 樣的製程下,很難確保每一顆錠劑的含量都是平均的。 ● 營養素的吸收會彼此影響 在綜合維他命裡有很多不同的礦物質及維他命,以同樣是維他命B來說,維他命B1、B2、B3、B5、B6、B12…… 等B群會彼此競爭吸收,礦物質裡的鈣、鎂、鐵間也會彼此競爭吸收,試想,這時候你吸收的到底是什麼? 此外,再以台灣人常吃的鈣片為例,鈣有很多種,有些適合飯前,有些適合飯後。有些鈣容易消化、有些鈣 不容易消化,你知道你在吃什麼鈣嗎? 更何況,鈣會減少鐵的吸收,如果本身已有缺鐵性貧血的人,此時再吃鈣片無異是血上加霜。 ● 化學填充物的危害 維他命要製成一錠,需要經過很多的過程、加入很多的填充劑,才能形成一顆顆的錠劑。所以,當你吃下萃 取物的同時,也吃下了萃取用的化學藥劑。更何況所吃的維他命是否能真的吸收或是符合廠商所標示的含量 都是有問題的,與其吃這些精製過、不知營養成分還有多少的錠劑,倒不如從自然的食物中攝取。 ● 運輸過程易使補品變質 很多營養補充品都是使用塑膠罐包裝。然而,在運輸過程中遇到溫度、濕度的變化,都很容易使營養補充劑 變質,甚至塑膠罐本身遇熱也會產生毒素。 ● 錠劑不容易消化 曾經有位將近七十歲的老先生因為胃痛掛急診。醫護人員照了X光後發現,他的胃裡竟然還有十幾顆尚未消 化的藥錠。由於在X光下只有鈣片會顯示出來,醫護人員詢問老先生後,證實他胃裡那一顆顆的藥丸,果然 就是鈣片。 我們以一天三顆的量來計算,老先生胃裡十幾顆的鈣片是多少天前食用的呢?吞了一堆難以消化的錠劑,對 身體來說真的好嗎?除了鈣片,有些維他命補充劑也很不容易消化。 如果想知道自己所吃的維他命在胃裡停留了多少時間,其實有個簡單的實驗方式可以知道答案。 由於人體的胃酸和白醋的pH值很接近,因此我們可以透過白醋來做實驗。如果有在吃胃酸抑制劑的人,可以 把維他命放到三分之一白醋以及三分之二的水所混合的液體裡去觀察維他命溶解的時間;至於沒有吃胃酸抑 制劑的人,只要直接將維他命丟到白醋裡即可。 一般來說,維他命在2∼5分鐘之內就應該溶解,如果歷經2∼3個小時或更久才溶解的維他命,反而對胃部造 成很大的負擔。 ● 食物比補品好 以營養素來說,維他命補充錠能夠製造出來的了不起幾十種而已,可是光是一種食物,本身所內含的營養素 就高達幾百、幾千種,有許多甚至是我們目前還未知的營養素,真是再怎麼補也補不來。我們的體內就像是 一個小宇宙一般,吃進非天然的人造食品,只是破壞體內平衡而已。
主題:全天然維他命VS人工合成的維他命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37-4.htm 主題:農產品 -全食物的營養補充品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blog/7137-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