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咳不停! 頑強「黴漿菌」抗藥性漸增
黃巧雯 2011年4月19日 11:51
今年2月流感肆虐,32歲男竟咳斷肋骨。(圖/中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衛生署疾管局所發布的流感疫情監測,顯示流感病毒趨緩,然而全台「咳不停」的狀況卻沒有因此舒緩
。疾管局坦承,這是因為近期開始有腺病毒和黴漿菌作怪,但因為黴漿菌未納入常規監測,因此只能透
過醫院了解狀況;令感染科醫師擔心的是,黴漿菌的抗藥性正逐漸增加。
據悉,通常流感、或一般感冒的患者會咳到1至2周,但黴漿菌患者卻可以咳很久,並以乾咳為主。平面
媒體報導,有小兒科醫師發現近1、2個月的發高燒患者,一半以上是感染了腺病毒,黴漿菌則佔2至3成
;其中,腺病毒的感染力很高,一家大小都可能得,黴漿菌則好發於春季,患者多為3至6歲幼童。
醫師也指出,腺病毒、黴漿菌和流感病毒,都是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也都會發燒,因此病況易混淆,有
咳到1、2個月的患者經過X光檢查,才發現是黴漿菌。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指出,黴漿菌雖
然是細菌,可是行為像病毒;且和流感病毒一樣,都是飛沫傳染,但令醫師擔憂的是,黴漿菌的抗藥性
正逐漸增強。
據悉,民國95年8月,台灣首度出現抗藥性黴漿菌,當時一對7歲、6歲的小兄妹被感染,使用多款抗生
素都無法壓抑病況,甚至一度病危,得靠葉克膜才能維生;直到使用了「四環黴素」,病情才控制住。
沒想到近日,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收治的小病患,又發現了感染抗藥性黴漿菌。
該科主任黃玉成指出,一般診所使用的第一線抗生素盤尼西林、頭芽孢素等,都無法對付這個頑強的細
菌,而最近黴漿菌肺炎患者用了紅黴素、日舒這類抗生素,也都效果不佳,必須用最新一代的抗生素或
是四環黴素才行。黃玉成說,四環黴素會傷害兒童的牙齒,8歲以下的幼童不適合使用,因此治療的困
難度大增。
原文網址: 全台咳不停! 頑強「黴漿菌」抗藥性漸增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4/19/91-2705847.htm#ixzz1JwPh76p7
你還在咳嗎? 不是感冒…是黴漿菌作祟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4.19 11:35 am
咳、咳、咳...從農曆年後,咳嗽儼然成了「全民運動」。醫師懷疑是黴漿菌作祟。許多人戴口罩進出人
多的場合,以防被傳染。記者蘇健忠/攝影
從春節後,「酷酷嗽」橫掃全台,親朋好友間的問候語不再是「呷飽了沒!」而是「咳嗽,好點嗎?」
加上兩三聲的「咳!」為結尾語。
流感疫情降溫,咳嗽病人卻沒變少,有人一咳就是一個多月,醫師形容,「咳到掏心掏肺」。辦公室裡
,咳嗽聲此起彼落,儼然成了「全民運動」,各地診所大排長龍。醫師懷疑,這不是一般感冒,而是黴
漿菌逞威。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統計,從春節至今,黴漿菌患者至少多了三成。
感染黴漿菌的特性病期較長。北市開業醫師呂嘉順說,流感、一般感冒往往只咳一、兩周,黴漿菌患者
不只咳得更久,且以乾咳為主、鼻涕也較少。
前陣子,他診所裡的護士咳不停,驗血後發現,也是黴漿菌感染,接著他及同是開業婦產科醫師的太太
也相繼「中鏢」;因為發病期拉長,相對地,可以傳染給別人的時間就加倍。
黃立民即形容,黴漿菌病患儼然是「會行走的肺炎」,不少患者都是一人咳,全家感染。
黃立民說,黴漿菌雖然是細菌,行為卻像病毒。引起的症狀就像感冒或類流感,是導致非典型肺炎的元
凶。黴漿菌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見,春天更是好發季節,通常會流行兩到三個月,但是,這波黴漿菌流行
恐會持續到五月。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姚建安透露,門診有許多已經咳一、兩個月患者,胸痛、體溫高、咳得很嚴重
,X光檢查就發現是黴漿菌,有輕微支氣管炎。
除了黴漿菌,也有腺病毒混雜其間。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說,疾管局採檢的類流感患者裡,六成都是感
染腺病毒。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林嘉謨表示,最近門診出現許多腺病毒與類流感混合的患者,從過年
前就一直咳到現在,一成患者咳出氣喘或肺炎,必須吃藥治療。就連醫護人員也「酷酷嗽」,同事還咳
到肋骨斷掉。
久咳不癒,兒童保健協會秘書長邱南昌建議,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找出原因,不只是黴漿菌,百日咳
等疾病都要列入考慮。
【2011/04/1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主題:黴漿菌
注意幼兒 黴漿菌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
非典型性肺炎 ?
感染黴漿菌肺炎的病童,最近在兒科門診持續不斷,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頓音型咳嗽、發燒久久不癒,
應盡早就醫檢查。
「黴漿菌肺炎』是經由飛沫感染黴漿菌所致,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每天春、夏之交及秋天,病例即顯著
增加,尤以二至三歲和五至十歲兩個年齡層的病童居多,較少見於二歲以下的兒童。它的潛伏期可長達三
、四週,一般需要較親密及較久的接觸才容易得到。因此,臨床上,常見全家或國小校園同一班級內輪流
感染達數月之久,黴漿菌肺炎才告終了。
統計上,一歲以內的寶寶,已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受過其感染而產生抗體:五歲時,已有三分之二的幼兒有
抗體:成人則幾乎全部都有抗體。每年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兒童會受到感染,尤以學齡孩子最多。黴漿菌
肺炎感染沒有終生免疫性,可能會發生第二次,甚或反覆感染,且症狀可能變得更明顯、更嚴重。其中約
四分之一到一半被黴漿菌感染的人並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
臨床上,最初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等的症狀,二到五天以後咳嗽跟著來,剛開始大多沒什
麼痰,後來才出現白色黏痰或帶有血絲的膿痰,可以持續到三、四周,有時甚至引起肺積水。其他同時會
出現的症狀還有寒顫、咽喉炎、耳痛、嘔吐、腹痛、結膜炎、皮膚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比大人更容
易會發高燒。但是一般流鼻水現象並不常見,在乳幼兒感染時比較容易看見到。
肺炎黴漿菌的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炎」,表現以「非典型肺炎」方式與典型細菌型肺炎高燒、咳嗽不盡
相同。約四分之三肺炎黴漿菌肺炎的患兒呼吸音在聽診時會有異常,另有少部分病兒,雖然聽診是正常的
,但胸部x光卻異常。胸部X光的變化並沒有一定的表現,且有時候和臨床症狀不相吻合。
例如,有的病兒看起來滿輕鬆的,但 X光卻顯示出肺炎程度厲害:有些患兒做聽診等檢查時,覺得肺炎應
該很嚴重, X光照起來卻不如想像中那麼糟糕。
黴漿菌性肺炎合併左下肺肺積水
三歲幼兒以高燒不退,嘔吐厲害,輕微咳嗽表現,所照x光。
黴漿菌性肺炎的特色是病童出現頓音型咳嗽,較一般感冒咳嗽聲來得重,持續時間長達一個月,年紀小的
孩子多以肺炎表現,20%會出現肺積水的現象,大一點的孩子則以黴菌性氣管炎表現,不斷喘咳、或有或
無發燒。
極少數病例會因黴漿菌跑至腦部或心臟,造成無菌性腦炎、腦膜炎或心肌發炎。
治療上只要投以紅黴素治療一至兩週,並予支持性療法,多能痊癒。家中有成員罹患時,最好能適度隔離
,以免傳給他人。
治療
黴漿菌肺炎有效地治療可使用紅黴素或四環黴素10到14天,大部分的病人在治療後會很快退燒,症狀也有
減輕。但四環黴素可能會傷害到正在發育中的骨骼與牙齒,所以不建議在八歲以下的兒童使用。
紅黴素的使用則有10%到20%的比率會出現嘔吐、腹部疼痛、腹瀉等腸胃道的副作用。有些病人這種副作用
有時會很強烈無法忍受。
但是最近發展出來了一些類似紅黴素的巨分子(macrolide)抗生素,如(日舒) azithromycin等組織中的半
衰期特別長,不但只需要一天口服一次,而且只需要服藥3到5天。腸胃副作用較少、半衰期較長、與
theophylline等藥物的交互影響較少,治療效果則顯著。
黴漿菌性肺炎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 唐偉峰、陳伯彥
※臨床表現:
黴漿菌感染可能導致任何程度的呼吸道症狀,但肺炎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且特色是明顯的咳嗽及發燒。
黴漿菌的感染通常是不會流鼻涕的,這個特徵可幫助在臨床上區分黴漿菌感染或是其他的感染所導致的肺
炎。黴漿菌感染較不重要的呼吸道症狀,如中耳炎、咽炎、哮吼及支氣管炎。
大多數的學齡前兒童感染黴漿菌是沒有症狀的。黴漿菌感染很少造成非呼吸道症狀,報告指出關節炎、心
臟炎及一些神經症狀曾經在黴漿菌感染的病人發現過。
※病原菌:
黴漿菌可以在洋菜膠或肉汁培養皿上自由生長。有10種以上不同的黴漿菌可以感染人類;然而只有3種較
容易造成臨床上的不適。M.pneumoniae 會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症狀;而 M. homonis 及 Ureaplasma
urealyticum 和生殖泌尿道的感染有關。
※流行病學:
#感染源:M.pneumoniae 需要人對人的傳染。
#高危險群:沒有特定的族群是黴漿菌感染的高危險群,但是患有鐮形 紅血球病的小孩,感染黴漿菌會
造成嚴重的下呼吸道疾病。
#傳播方式:傳播的方式尚未確定,但認為和大顆粒的漂浮物有關;小顆 粒的漂浮物很少和感染的傳播
有關。
#潛伏期:黴漿菌感染的潛伏期約2~3週。
※診斷:
黴漿菌的培養對有經驗的人員來說是相當容易的,然而由於黴漿菌的生長十分的緩慢;所以培養病原菌,
在臨床的使用上通常幫助不大。偵測抗體的方法有助於診斷,但並沒有廣泛的運用。血清學測試是黴漿菌
感染最重要的診斷,補體固定試驗是最常用的。
根據這個技術,當補體滴定濃度升高4倍上或是典型的症狀下,補體滴定濃度大於1:128通常認為是急性感染。
※治療:
給予口服紅黴素,劑量為50mg/公斤/天,每6小時一次,持續10~14天。這是孩童感染黴漿菌最常用的治療。
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療。新一類紅黴素藥物,如 azithromycin、roxithromycin 及 clarithromycin 對黴漿
菌也有相似的效果,服用較為方便而且副作用也較少。
※感染期:
感染期的長短仍未知,但已感染的個體在咳嗽期間具有傳染力。
※感染控制:
#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
#一般不需要隔離病童。
#對其他孩童的建議:不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
#對其他人員的建議:不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
#給父母的忠告:黴漿菌感染的傳播是很緩慢的,不會在托兒所內有 突然的爆發流行,特別的預防措施是
不需要的。
黴漿菌抗藥性增加 第一線抗生素沒轍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11.04.19 03:07 am
黴漿菌主要以抗生素治療,但並非所有抗生素都有效。不只如此,台大醫院小規模研究還發現,黴漿菌抗
藥性正逐漸增加,感染科醫師感到憂心。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說,最近收治嚴重肺炎的小病患,原以為是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
球菌感染,不料檢驗發現,原來是黴漿菌感染,而且還是具抗藥性黴漿菌。
黃玉成說,有患者使用抗生素後反應不佳,還是出現肺積水,兩、三天前,甚至有患者嚴重到要靠葉克膜
,維持心肺功能。
治療黴漿菌感染,並非所有抗生素都有效,臨床上主要用紅黴素、日舒,以及四環黴素等抗生素治療,一
般診所最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盤尼西林、頭芽孢素等,無法對付黴漿菌。
黃玉成發現,最近收治較嚴重的黴漿菌肺炎患者裡,用了紅黴素、日舒這類抗生素,反應不佳,必須使用
更新一代的抗生素,或回頭用較舊的四環黴素才行。不過,因有副作用的關係,八歲以下幼兒不能使用四
環黴素,更添治療難度。
不只長庚,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臨床小規模研究也發現,有一到兩成黴漿菌菌株已出現抗
藥性,「五年前,國內還未發現抗藥性病例,近來已有增加趨勢」。
黃立民說,黴漿菌已經五十年沒變了,抗藥性黴漿菌菌株未來會愈來愈多,像中國大陸,比率已相當高。
他建議,若患者到診所就醫,使用抗生素後不見明顯好轉,最好改到較大醫院檢查,確定感染菌株是否已
具抗藥性。
【2011/04/19 聯合報】@ http://udn.com/
黴漿菌肺炎
黴漿菌肺炎以唾液飛沫和鼻腔分泌物經由親密接觸傳染,感染後沒有免疫保護能力,之後還可能發生重覆
感染。
黴漿菌是一種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而且是目前發現最小並且能自行繁殖的病原體,可以引起咽炎、支氣管
炎及肺炎。最好發的年齡是5-15歲,但5歲以下的幼兒仍然可以見到發生感染的情形。
在台灣地區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報告,但以夏秋兩季較多,約每四到八年會發生大流行。此病的潛伏期約
10-14天;傳染方式是以唾液飛沫及鼻腔分泌物經由親密接觸所形成的,因此學校、托兒所及家庭中是最
容易被傳染的地點。黴漿菌肺炎感染後並沒有免疫保護能力,之後還可以發生重覆感染。
黴漿菌肺炎的臨床症狀
黴漿菌肺炎感染可以從毫無症狀,到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肺炎甚至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病童剛開始會
感覺到全身疲倦無力、頭痛、咽喉痛及輕微發燒,接著2-4天會出現乾咳,年齡越小的病童症狀越輕微,
反而是年齡較大的學齡兒童或是青少年,症狀反而較明顯且嚴重;接著病童可能會有陣發性的咳嗽甚至有
痰。
除此之外,還可以引起其他的併發症如中耳炎、頸部淋巴腺炎、扁桃腺炎,甚至可以引起身體重要器官如
中樞神經、心臟、肝臟、腸胃道、血液、肌肉及關節病變。
另外有一些病人也會出現全身性皮疹,或多形性紅;斑有些氣喘的病童,可以因為黴漿菌感染而使氣喘發
作症狀變的更嚴重。
什麼情況下需至醫院求診?
1.當病童有下列情形,需至急診室求診:
連續高燒、神智不清、呼吸困難、肌體麻痺。
2.當病童有下列情形,則需至門診求診:
咳嗽合併發燒胸痛、不明原因關節或肌肉疼痛、不明原因皮疹時。
治療
黴漿菌肺炎,目前仍然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可使用紅黴素治療10-14天,治療後可以減輕病童的症狀及減緩
病情,但卻無法改變傳染的能力,因此病童在治療中或治療後仍具有傳染力。
另外病童在疾病過程中,會有疲倦、頭痛現象,因此要多休息,並補充適度的營養;如有較高的發燒時,
也可以使用退燒藥及多補充水分。但病人最好避免使用冰枕或冰毯控制體溫,因為有時身體在對抗黴漿菌
時的抗體在低溫下會引起紅血球凝集及溶血,使病童發生嚴重貧血。整個發病過程,尤其是咳嗽,可以持
續數週之久。
黴漿菌肺炎的傳染情形
黴漿菌肺炎的傳染力極強,主要是由唾液飛沫進行傳染,只要與病人有親密接觸,就有60%-90%的感染機率
;尤其是在家庭中、學校裡、或是幼稚園、托兒所內,若是有黴漿菌肺炎的病人,就有極大的機會傳染給
其他人。傳染其可以由出現症狀前的3-8天質到治療後的14個星期,因為傳染其非常的長,因此要預防被傳
染是非常困難的事。
什麼情況下可以恢復正常的團體生活?
只要急性期過後,沒有發燒、症狀減輕、病童體力恢復後,就可以回到團體生活。
家長應注意的其他事項:
1.因為黴漿菌傳染力極強,在團體或家庭中,如有病例發生,就應避免與病人有較親密的接觸,以減少感染
的機會。
2.目前並無有效的疫苗接種可以預防黴漿菌的感染。
3.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並無法避免被感染的機會;如果團體中或家庭中有人被證實感染黴漿菌肺炎,其他成
員一旦發生典型黴漿菌肺炎的症狀,則應主動告知醫生曾接觸過黴漿菌肺炎的病人,這樣醫生便會考慮給
與抗生素。
常被忽視的非典型肺炎-----「黴漿菌性肺炎」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在臨床上,倘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罹患者有高燒不退或是乾咳不癒者,或許需要考慮是否存有「肺炎黴漿菌」
的感染。近些日子以來,由媒體得知在香港、新加坡及大陸沿海出現某些致死的「非典型肺炎」,而引起有
關衛生當局的密切注意。
在臨床上,「徽漿菌性肺炎」的症狀及表徵較為多樣化,其感染高危險群分佈在五至三十五歲之間,但近年
來體弱老年人以及免疫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罹患黴漿菌性肺炎的趨勢有在增加之中。
黴漿菌主要感染呼吸道其病症包括有咽喉炎、中耳炎以及氣管支氣管炎,但大部份學齡前兒童感染黴漿菌是
沒有任何重大症狀的,但「肺炎」卻是其最常見的併發症。在臨床上,「徽漿菌性肺炎」又稱之為「原發性
非典型肺炎」;根據臨床統計資料得知,其約佔所有肺炎個案的百之二十,絕大部份個案是能自行痊癒的,
病程較「肺炎球菌肺炎」來得較為溫和。
「黴漿菌性肺炎」主要是經由飛沫傳染,少數菌落即可導致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出現,在台灣地區中百分之
七十的個案是發生在秋冬及冬春之際,其潛伏期大約在二、三週左右。
「黴漿菌性肺炎」的臨床症狀表徵包括有頭痛、全身倦怠、陣發性乾咳、發燒、咽喉痛、胸骨下疼痛以及紅
疹紅斑,但黴漿菌感染一般是不會有「流鼻涕」的症狀,某些個案則僅出現體溫微微上昇的表徵,其病程大
約在三到四週之間,少數個案則會併發大葉性肺炎、肋膜積水,而極少數則伴隨有肝炎、關節炎、溶血性貧
血、心肌炎、心包膜炎甚至腦膜腦炎的合併症。
在臨床上,大多數「黴漿菌性肺炎」所呈現的典型胸部X光影像是下肺葉部出現斑塊狀的「間質性肺炎」的
陰影;此外,可以檢測特殊的血清抗黴漿菌抗體濃度,當抗體濃度升高四倍以上,通常便可以認定有黴漿菌
的急性感染病症。
因此,倘若發現家中幼兒有高燒不退或長期咳嗽不癒,千萬不要僅當作「一般感冒」或「傷風」來對待,此
時只要接受胸部X光攝影檢查,再加上特殊的黴漿菌血清學檢查,便可以得到確定診斷。在臨床上,黴漿菌
性肺炎的首選抗生素是「四環黴素」以及「紅黴素」(尤其是給於八歲以下孩童服用),便能快速的使得罹
患者的症狀緩解下來,但並無法完全根除體內的黴漿菌,其療程約為十至十四天左右,而絕大部份罹患者都
可以完全痊癒,但目前並未發展出有效的疫苗注射。
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知識 Mycoplasma pneumoniae 黴漿菌(邱奕懋)
http://microbiology.scu.edu.tw/micro/bacteria/M4.htm
主題:蘑菇.香菇.花椰菜....
http://www.newmyhealth.url.tw/health2/a0/96082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