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三步驟 教你防 H5N2 禽流感
外頭早餐店或餐廳的雞蛋想必蛋殼多半是洗都沒洗就打蛋了吧
生蛋醬料、提拉米蘇都不能碰了
主題:三總發表 降低膽固醇小撇步
如果膽固醇超過300,就好像打麻將的人在聽牌了。隨時都有中風的可能性!
所以膽固醇也是一項健康的指標哦!千萬不能疏忽!
八週降低膽固醇
三軍總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 金忠孝副教授,提供降低膽固醇的小撇步,
只要輕微症狀的高膽固醇及高血脂患者,以改善飲食方式,自我控制,
持續八週必能看到成果。
金忠孝副教授表示:
患者首先在早餐吃一碗燕麥粥,可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10%;
而中餐要吃半碗豆類,因為根據臨床結果顯示,每天吃半碗任何一種豆
類,例如黃豆、青豆、菜豆、扁豆或四季豆等,能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
度降低20%;至於晚餐須吃三瓣大蒜,它能使血中膽固醇的濃度,由
240降至215。
輕微症狀的高膽固醇及高血脂患者,每天吃半個洋蔥,將半個新鮮洋蔥
切片,浸泡在醋及醬油中,置放冰箱一夜後食用, 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
蛋白濃度,增加20%。
在水果攝取方面,每天要吃一個蘋果,每天中餐或脕餐吃一個蘋果,一
個月後,患者血中總膽固醇的濃度下降了10%。
主題:通血管的食物
俗話說“通則靈”,這對我們的血管同樣適用。美國《好主婦》雜誌,就為我們介紹了以下六種血管
清潔工。
玉米含有蛋白質、鈣、鎂、賴氨酸等成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 85%以上,主要為亞油酸和油酸,能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蘋果中富含多糖果酸、類黃酮、鉀及維生素 C等營養成分,可使積于體內的脂肪分解,避免身體過於
發胖,減輕心臟負擔。另外,蘋果還能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降低血膽固醇和血脂含量。
海帶和海藻含有豐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液及膽汁中的膽固醇;其中的褐藻酸,也可抑制膽固醇的吸
收,並且促進代謝。
綠茶中的茶多酚是茶葉中的主要物質,可以防止微血管壁破裂出血,還可以降低膽固醇,抑制動脈粥
樣硬化。
大蒜除能降低血脂外,還具有阻止斑塊聚積的作用。而且,大蒜還具有類似于維生素E和維生素C的抗
氧化特性。故大蒜在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防止心臟病方面開闢了一條嶄新的“天然”途徑。
洋蔥含有前列腺素,有擴張血管、降低血脂的功能;它含有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及少量硫氨基酸,可預
防動脈粥樣硬化。洋蔥含有類黃酮物質,和蒜一起吃,“疏通”血管的功效特別好。
主題:將膽固醇排出去
馬明 中日友好醫院血脂異常門診副主任醫師
劉克玲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常務 副會長
想把血脂異常輕鬆排掉嗎?我們就從大家最青睞的蔬菜、水果開始吧,在紅黃白綠、甜酸苦辣的蔬
果中,首先隆重推出的是:綠豆芽、洋蔥、蘋果這“降脂三寶”。
降血脂必吃的三種果蔬:
綠豆芽:將膽固醇排出去
綠豆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降膽固醇 食物,而在它發芽過程中,維生素C可 達到綠豆原含量的六七倍
之多。大量維生素C可促進膽固醇排泄,防止其在 動脈內壁沉積。
綠豆芽的膳食纖維,能幫助清除體內垃圾,還可以與食物中 的膽固醇相結合,並將其轉化為膽酸排
出體外,從而降低膽固醇水平。
綠豆芽性味甘涼,富含水分,還可以解膩生津,是不可 多得的減肥調脂小菜。
洋蔥:升高好膽固醇
洋蔥是極少數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能夠軟化血管,降低血
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鹽等物質的排泄,因此既能調節血脂,還
有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更難能可貴的是,洋蔥中含有一種洋蔥精油,不僅可降低膽固醇,改善動脈粥樣硬化,還能升高
“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蘋果:吸收多餘膽固醇
蘋果是人們容易忽視的“降脂果”,它的降脂作用源於其中豐富的果膠,這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
能與膽汁酸結合,像海綿一樣吸收多餘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並幫助其排出體外。
果膠還能與其他降膽固醇的物質,如維生素C、果糖等結合在一起,從而增強降血脂功效。此外,
蘋果分解的乙酸也有利於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分解代謝。
其他:
鮭魚:降三酸甘油酯是好手
魚中含有豐富的Ω-3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水平,並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增強血管彈性。
在淡水魚中,鯉魚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降脂食物。鯉魚雖然脂肪含量較高,但大部分是不飽和脂肪酸,
能幫助排除血管“垃圾”,降低膽固醇。
去皮雞肉:可去掉大部分脂肪
相比豬、牛、羊等紅肉,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禽肉(白肉)當然更適合血脂異常的人群。不過吃
禽肉時一定要記得去皮,其中雞肉是蛋白質的最佳來源,去皮可去掉絕大部分的脂肪,是禽肉中的
首選。但鴨和鵝即使去皮,仍含較多脂肪,要少吃。
適量多喝水防血稠
有人說多喝水對降低血脂有幫助,應該怎麼喝?
專家:喝水本身並不能直接調血脂,但適當多喝水有助於稀釋血液,防止血液黏稠和血栓形成。
尤其是睡前和起床後適時補充些水分很重要,但要注意適量。一天2000毫升左右即可
主題:人與膽固醇的戰爭
一 過去的食物檢測
發現章魚、魷魚和烏賊的膽固醇含量確實偏高。
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每100公克食品的膽固醇含量:章魚為183毫克、小卷為316
毫克、烏賊(花枝)為203毫克、魷魚絲為330毫克。
但是實際食用以後,並沒有膽固醇昇高的現象!
有些人就認為,這是牛磺酸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抵消掉所攝取膽固醇的結果。另外有些人則認為,這些頭足
類生物所含的膽固醇大部分是在內臟之中,因此若要食用,只要把內臟除去,就能成為低膽固醇的好食物。
東京醫科大學小田原教授則曾經推測:烏賊所含的膽固醇,可能有抑制脂質被腸道吸收的作用。
二 答案終於揭曉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指出:從前的儀器並無法鑑別膽固醇與其他固醇類,因此使得蝦、蟹、魷魚等水產品被
誤認為是膽固醇很高的食品。
事實上只有1/2 到1/3 才是真正的膽固醇,比雞肉之含量還低,而且其他固醇類,反而有降低膽固醇在血
管中蓄積的功效。
而且章魚、魷魚和烏賊的脂肪裡含有許多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如:EPA、DHA。它們卻幾乎沒有飽和脂肪
酸。其「升膽固醇指數」比較豬肉、牛肉、甚至於家禽肉都少,所以在食品營養學上,可以用來調合其他
飽和脂肪酸較高的食物。
(參考資料1.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2.高血脂症.小田原雅人著. 中譯本:世茂出版
.2007.3月初版1刷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水產知識淺說)
三 魷身無膽固 農委會推廣
為導正民眾對魷魚產品膽固醇過高的刻板印象,農委會漁業署長謝大文昨(2008/06/13)日特別向國人推
廣魷魚,他表示,魷魚身幾無膽固醇,並具優良蛋白質,含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 EPA,及促進嬰幼兒腦部
發育的 DHA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是物美價廉的好食品。
謝大文指出,民眾普遍對魷魚產品膽固醇過高存疑,但根據科學分析,魷魚所含膽固醇幾乎完全存在魷魚
內臟裡,而民眾食用魷魚均已去除內臟,呼籲民眾安心食用。 2008/06/1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主題:魷魚物美價廉又營養 魚身幾無膽固醇
【大紀元 6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三日電)終年供應無虞的魷魚最適合炎熱夏天食用,料
理方法眾多,好吃熱量低,通常魷魚的內臟已去除,所以不必擔心攝取過多膽固醇,魚身幾乎沒有什麼膽
固醇,而且它還是優良蛋白質的來源,含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EPA,及促進嬰幼兒腦部發育的DHA等高度不
飽和脂肪酸,是物美價廉的好食品。
漁業署今天舉行記者會向國人推廣魷魚,漁業署長謝大文表示,魷魚是台灣遠洋魷釣漁船主要漁產品,市
面上常見魷魚大都來自自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的阿根廷魷,魷魚捕撈上船後,立刻急速冷凍保存,確保產
品鮮度,因此品質優良,終年供應無虞。
在價格上,由於魷魚近來生產狀況平順,價格平穩,以台北魚市場為例,冷凍魷魚在97年 6月上旬的平均
交易價格為每公斤新台幣35.5元,較其他漁產品價格相對穩定及平易近人,而且一年平均產量在15至25萬
公噸,去年產量甚至高達28萬公噸。
台北市開平餐飲學校教師林佳儒表示,民眾普遍存有魷魚產品膽固醇過高的刻板印象,但根據科學分析,
魷魚所含膽固醇幾乎完全存在魷魚內臟裡,而民眾是食用魷魚身,民眾大可安心食用。
此外,魷魚除本身是優良蛋白質的來源,並含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EPA,及促進嬰幼兒腦部發育的DHA等高
度不飽和脂肪酸,同時含有高量牛磺酸,可有效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降低心血管方面疾病,屬
營養又健康的食品。
漁業署特別邀請開平餐飲學校師生發表數道魷魚創意料理,現場示範教導民眾烹飪簡易、營養味美的魷魚
佳餚,包括三杯魷魚、烤魷魚、麻辣魷魚、五味魷魚、魷魚花捲、鹽酥鮮魷環等,現場香氣四溢,令人食
指大動。
漁業署也提供魷魚創意料理食譜供索取,民眾可到至漁業署遠洋漁業組(高雄市前鎮區漁港北一路1號)
或漁業署台北辦公區第二科(台北市中正區潮州街2號)索取(各200冊,送完為止),或上台灣區遠洋
魷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網站(http://www.squid.org.tw/)查詢魷魚創意料理食譜資訊。
主題:5大常見的降膽固醇錯誤觀念
文•康健雜誌145期
不吃蛋就可以降膽固醇?高血脂不想用藥,只吃健康食品可以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國健局調查發現,台灣20歲以上成人每十人有一人有高血脂問題,總共將近180萬,比糖尿病還多。然而大
多數人對於膽固醇超標的警訊卻掉以輕心,因為沒有明顯症狀。
常有病人問台北榮總心臟科醫師陳肇文:「膽固醇高真有那麼嚴重嗎?」
陳肇文會根據病人的膽固醇數值、年齡、有無糖尿病、高血壓、是否曾中風、心臟病等風險因子,告訴病人
未來罹患、或者再次復發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的機率,如果風險高又不治療,「那就像是和高血脂玩俄羅斯
輪盤賭運氣了。」
因為高血脂是心血疾病頭號警訊,血中膽固醇過高,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引起慢性發炎並形成斑塊
,使血管壁變厚變硬、阻塞,一旦發生感染、天氣驟冷、生氣等狀況,很容易引爆中風、心肌梗塞、猝死等
危機。
換個比喻,高血脂就像蘇花公路,看似通暢卻岌岌可危,碰到大雨或地震,就可能崩塌引起土石流,釀成車
毀人亡的大災並且,高血脂和高血壓、糖尿病互有影響,常聯袂發生,對國人的致命威脅已超過癌症。
衛生署最新公布的2009年十大死因中,和三高相關的疾病死因包括腦中風、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所
佔總死亡人數想要控制膽固醇,必須先掌握自己的血脂數據,若是出現紅字,建議可掛心臟內科、新陳代謝
科、家醫科或一般內科門診
其次,先從生活型態改善做起,包括多吃高纖維蔬果、減少高膽固醇食物和高飽和脂肪酸油脂,戒菸、運動
、減輕體重等,如果採行這些方法 3個月,膽固醇指數仍不理想,則由醫師判斷是否要服用降血脂藥物。
有幾個治療新趨勢和降血脂迷,最好先弄清楚。
膽固醇愈低愈好?
壞膽固醇(LDL)應降得愈低愈好,好膽固醇(HDL)數值則不能低於40mg/dL。
LDL是造成動脈硬化、阻塞的罪魁禍首,HDL則扮演血管清道夫角色。近年陸續有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
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大型研究發現,高血脂症病人服用史塔汀(statin)類藥物,可以明顯降低壞
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進而減少發生腦中風、冠心病的風險,降低死亡率,延長病人壽命。
因此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ECP)的膽固醇治療指引,不斷下修低密度膽固醇的控制指標,譬如,高危
險群的LDL起始治療標準從130mg/dL降至100mg/dL,並建議那些最高風險的病人可將控制標準從100mg/dL降
到70mg/dL。台灣目前健保給付規定也將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膽固醇起始治療調整為100mg/dL。
但另一方面,亦曾有研究指出總膽固醇過低可能和出血性腦中風有關,但目前多數醫學實證顯示,膽固醇偏
低,並沒有什麼不良反應,高血脂病人仍應積極治療,陳肇文表示。
高血脂病人可否不吃藥,用健康食品降膽固醇就好?
醫界認為,健康食品調控血脂功能至多降10%,應做為日常預防或輔助療法,不能取代藥物治療高血脂。台
灣人在2009年花費759億元購買健康食品,其中一大部份民眾吃健康食品是希望「降血油」。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殷偉賢說,一般民眾若是經濟許可想保養身體、或者是親友贈送吃健康食品調控血脂
,他沒有意見;若已是三高的病人想靠健康食品取代降血脂藥物,「一個是食品、另一個是藥物,怎麼比
(療效)?」高血脂病人應該和醫師仔細討論是否需要用藥,以降低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才是正確
之道。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健康食品專家審查委員、台北榮總心臟科林幸榮醫師認為,健康食品必須
以安全、有效為前提,通過認證的健康食品確實有證據顯示可以調節血脂功能,毋須全盤否定。但健康食品
不能當成治病藥物,且若有服用,應該告知醫護人員,以免影響療效。比方紅麴和史塔汀類都是阻斷肝臟合
成膽固醇的酵素,會減少肝臟膽固醇製造量,同時使用恐會交互影響。
台灣衛生署通過有調節血脂功效的健康食品有:紅麴、燕麥、綠茶、低糖高纖豆漿、EPA、DHA、番茄汁、
幾丁聚醣、類黃酮、甘蔗原素、含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二酸甘油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等,若
想知道你吃的健康食品廠牌是否通過驗證,可上衛生署網站查詢:
http://food.doh.gov.tw/foodnew/info/InfoHealthFoodList.aspx
膽固醇降下來就可以停藥?
不可以。高血脂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應持續治療。
長期服用降血脂藥物的病人,應該每隔 3個月抽血檢查,如果達到治療目標,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減量,但應
持續治療,擅自停藥或減量,將使膽固醇回升,增加動脈硬化風險,喪失藥物保護心血管的功能。
殷偉賢表示,研究顯示,採用改變生活型態降血脂的病人,大約可降15%的LDL,且只有三成能維持一年,
「其餘病人難道什麼都不做嗎?」他建議,病人如果能用飲食、運動改善高血脂最好,但千萬不要不吃藥或
者自行停藥,任由高血脂侵蝕血管健康。
1987年後,史塔汀類(statin)降血脂藥物問世,有效降低壞膽固醇、提高好膽固醇、清除血管斑塊,降低高
血脂病人併發心血管疾病風險,突破醫界過往認為「動脈硬化一旦形成就無法改變」的說法,達到「血管回
春」功效。
眾多實證支持史塔汀療效,甚至逐漸將它拿來當預防用藥。「如果能把史塔汀加到自來水裡就好了,」一位
心臟科醫師開玩笑說。
幾年前美國的醫師圈裡開始流行吃「維他命S」、也就是史塔汀控制血脂,這股風潮也吹進台灣,許多心臟
科或其他科醫師私下皆承認有服用史塔汀預防高血脂。今年美國FDA亦核准男性超過50歲、女性60歲以上、
抽血驗CRP(發炎指數)>2、至少有一危險因子如高血壓、低HDL、抽菸、有早期心臟病家族史等等民眾,
可用史塔汀類藥物預防初次心臟病。
在英國,低劑量史塔汀屬於成藥,可以到藥局自由購買,但是在台灣史塔汀是處方藥,民眾不可以私下使用
。若想拿來預防用,建議先諮詢醫師,抽血檢查確認肝、腎功能正常,再決定是否自費使用。另外史塔汀有
肌肉病變、肝細胞酵素升高等副作用需小心。
想降膽固醇,不要吃蛋比較好?
只要注意份量、避開其他高膽固醇食物陷阱,照樣可享用雞蛋。
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一般人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以300毫克為上限,一顆雞蛋膽固醇含量約260毫克,因此每
天吃一顆雞蛋應該沒問題。如果是高血脂病人每星期吃2∼3顆雞蛋無妨,如果還是想吃,那麼從第4顆雞蛋
開始,選擇只吃蛋白(膽固醇含量0)。
應該擔心的是其他高膽固醇食物,比方內臟(腦、肝、腰子等)、培根、蟹黃、蝦卵等,還有留意躲起來的
油脂(比方三明治裡的美奶滋)。還有應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炒菜宜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花
生油、菜籽油、橄欖油等。
另個常犯的錯是,嚴格限制攝取飲食中的膽固醇。
事實上,膽固醇有兩個主要來源,一大部份是由身體自行合成產生,特別是肝臟。另一個來源則是食物,但
某種程度可影響肝臟製造膽固醇。例如,原本合成1克,如果經由食物吃了0.5克,肝臟就少合成0.5克。所以
,身體會調節,細胞也會感受膽固醇的量,自行控制合成膽固醇的量。就算持續用激烈的手段戒絕膽固醇飲
食,也只能把血液裡的膽固醇降到某個程度而已。
吃素可以降膽固醇?
吃對素,確實可降膽固醇;若是吃錯素食,對降膽固醇依舊沒幫助。
蔬菜水果沒有膽固醇又有纖維,尤其是燕麥、蘋果、茄子、秋葵、菇類、木耳、寒天等食物水溶性纖維含量
高,可減少腸道吸收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生吃或採涼拌、清燙、蒸煮等低油烹調,多吃多
降膽固醇。
怕的是過度加工的素食品,或是用重油重糖烹調出來的素食,膽固醇不但不會降低,反而還會升高。
膽固醇多久檢查一次?正常值是多少?
20歲以上成年人建議至少每5年應做一次完整血脂檢查。
如果是有中風或冠心病病史、家族史、抽菸、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危險因子,應該每1∼2年檢查一次。
若已經在服用降血脂藥物,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
完整血脂檢查應包括:
• 總膽固醇(TC):是LDL、HDL加上五分之一的三酸甘油酯指數的總和。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稱壞膽固醇,因它體積小、容易鑽滲進入動脈血管內壁形成脂肪斑塊,
使血管管壁變窄、硬化、阻塞,進而發生心臟病或腦中風。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俗稱好膽固醇。能把血液裡過多的膽固醇送到肝臟清除,預防堆積,扮演
血管清道夫角
• 三酸甘油酯(TG):多會使壞膽固醇上升,好膽固醇減少。
只要有任何一項數值不在標準值內或者合併多項異常,都是高血脂。
除了傳統的血脂測定指標,近年來醫界陸續提出心血管疾病的新危險因子,例如非脂質的同胱胺酸
(Homocysteine)、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蛋白(a)(lipoprotein(a))等。
這些指標不僅可預測疾病的發生以做為預後指標,有些健檢中心將之列為自費檢查項目,但仍需更
多研究,才能確定是否適合來用做全面性常規檢查。
血脂檢查項目與標準值(單位mg/dL)
*無心血管疾病的人
總膽固醇(TC)<200
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130
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40
三酸甘油酯(TG)<200
*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
總膽固醇(TC)<160
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100
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40
三酸甘油酯(TG)<150
心臟科醫師林幸榮的降膽固醇生活
台北榮總心臟科醫師林幸榮的工作除了看門診、做心導管、照顧住院病人外,他還是北榮教學研究部
主任、陽明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需負責教學、研究、管理,工作繁重,因此上班時間他只能抓住在病
房、辦公室、研究室各據點移動的空檔快步走動或爬樓梯,每天走好幾趟,運動量也不小。
到了週日,林幸榮會和醫學院同學,腸胃科醫師吳肇清、健檢科醫師丁肇中、一般外科醫師周嘉陽等
相偕爬山,足跡踏遍了北榮附近的軍艦岩、丹鳳山、七星山、天母水管古道等景點,這樣的週日同學
會,已經持續30年了。「要有一種『非運動不可』的信念,相信運動有好處,就會持續下去。」
林幸榮很注意食物裡的膽固醇,吃蛋會把蛋黃挑掉、肥肉不吃,上牛排館,跳過油花多的紐約客、沙
朗,點最瘦的菲力。偶爾到速食店吃炸雞,也會把酥脆的炸雞皮扒掉。
在家用餐,最常吃的肉類是魚。鱈魚、鱸魚、虱目魚乾煎、清蒸或煮湯,美味又能補充EPA、DHA。
他還喜歡吃水果,一次3顆橘子或四分之一個大西瓜,都沒問題。每天喝烏龍茶,參加宴會或在家興致
來時會小酌紅酒或威士忌。
長年運動和注重飲食,林幸榮身高169公分、64公斤,BMI=22,體態維持得很好。因為有家族性高血
脂,自從抽血驗出總膽固醇超過200mg/dL,林幸榮每隔2天會服用一顆強效statin藥物,現在維持在160
∼170左右,好膽固醇也超過40mg/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