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基改黃豆、玉米傷健康 拒吃科學怪食物
時報週刊•第1784期•報導/邱玉珍
豆漿、吐司、馬鈴薯、木瓜、玉米……,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背後卻存在著健康隱憂。創立責任科技機構
的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Smith)提出警告,目前你所喝的豆漿、吐司,可能是含有抗除草劑基因的大
豆及含有抗病毒基因小麥做成的,民眾吃進這些「科學怪食物(Frankenfood)」將對人體健康帶來極大風
險。
一部探討基因改造食品的印度紀錄片《牛糞傳奇》,主要是敘述一位物理學博士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認為,種子應有自然生長,不用電腦操控其生長,也呼籲消費者拒吃基因改造食品。聽到基因改
造(GMO)食品,一般人的反應通常是,吃了會怎樣嗎?
日前來台演講的《欺騙的種子》一書作者史密斯表示,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基改食品會對人帶來哪些
健康危害,但過去諸多動物實驗中已證實,基改食品會造成免疫系統的損傷、改變腸胃道結構及細胞增生。
傷害免疫系統及臟器
史密斯在《欺騙的種子》一書中引用相當多國家的科學家在動物實驗室中發現,基改食品對老鼠生殖器及
免疫系統及臟器的傷害。
最近俄國、義大利及澳洲在老鼠研究上發現,食用基改食品的老鼠生出下一代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老鼠的第二代、第三代繁殖能力下降。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外來基因以轟炸方式進入細胞後,注入到植物裡的抗殺蟲劑、抗病毒、抗病菌等外來
基因有可能在物種之間移動,導致新型且具有危險性的抗藥性疾病。
英國醫學會表示,此一重大風險正是他們要求政府立即停用基改食品的原因。
科學家麥克.韓森坦言,過去的檢測技術證明外來基因能在消化作用中存活,而隨著科技進步,檢測技術
已在動物飼養試驗中證實,外來基因不僅能存活,還會出現在血液、腸壁、肝臟、脾臟及排泄物當中,甚
至能在腸道中存活超過五天,且它還可以透過胎盤進入尚未出生的幼鼠身上。
外來基因竟存活人體
二○○二年一項全世界首次以人類自願者進行基因改造食品的試驗,研究人員找來七名已切除大腸的患者
,他們的消化系統都繞至體外進入人工肛門造口袋。研究發現,在他們的消化物質當中「有相當高比例的
基因改造DNA在通過小腸後依然存活」。
七名實驗者中,有三名出現水平基因轉移,他們體內某些消化菌含有使用黃豆作物的除草劑抗性基因。由
於實驗對象食用基因改造黃豆的餐飲後,並沒有檢出基因轉移有明顯增加的情形,因此研究者認為,水平
基因轉移應該與長期攝取的行為有關。
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素食者蛋白質來源是黃豆,一九九三年英國約克夏實驗室科學家發現,黃豆過敏者
的人數比前一年飆高,增加百分之五十。
研究團隊測試了四千五百人對許多食物的過敏,之前對黃豆過敏的人僅占百分之十,現在則有百分之十五
以上的民眾,出現大腸激躁、腸胃不適、溼疹及痤瘡等皮膚病。
約克夏實驗室團隊還發現,民眾食用黃豆之後,會出現神經方面的問題,導致慢性疲勞、頭痛、昏睡等症
狀。
民眾可能會問,為何過敏凶手可以確定就是「黃豆」?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檢測到民眾血液中的抗體濃度增加,且研究中所使用的黃豆跟當時英國市場販售的一
樣,主要是美國進口,且都含有相當高比例的抗農達基因改造品種。
番茄抗寒花椰菜不老
史密斯說,基改食品是以人為的方式,改變物種的基因排列,簡單地說,把某種植物或是動物的某個基因
,從一連串的基因中分離,再植入另外一個生物體內。
例如,科學家認為北極魚身體裡的抗凍基因,認為它有防凍作用,於是將基因分離出來再植入番茄內,製
成新種的抗寒番茄。有些蔬菜則是植入「抗老」基因。
台大農藝學系及研究所教授郭華仁強調,大家都知道綠色花椰菜很容易變黃,為了延長它的保存期,有人
把某種植物的抗老化基因轉殖至花椰菜裡,讓它變成「不老」花椰菜。
木瓜也一樣,植入輪點病毒基因後,變成永不生病的超級木瓜。
對木瓜有研究的台大植病系副教授洪挺軒表示,台灣己經有人研發出基改木瓜,這款基改木瓜雖已通過農
委會田間實驗,目前正在向衛生署提出核淮上市認證。
他個人觀察傳統市場木瓜,發現基改木瓜雖未獲上市申請,但市場上已有販售。洪挺軒進一步解釋,基改
木瓜是為了抗木瓜輪點病,目前的品種是以植入病毒刺激其抗病毒能力的副向轉殖方式,比起正向轉殖稍
微安全,但水平轉殖風險仍然存在。
洪挺軒說,抗病毒雖是特效,卻不是萬靈丹,現傳出基改木瓜有病的消息。
洪挺軒解釋,GMO作物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性狀改良,讓作物吃起來好吃、色香味更上一層樓;二是
抗病毒害;三是抗除草劑。
他形容抗殺草劑的原理就是耍懶,農民整地之後先灑過除草劑整理,然後再買同一家的種苗播種,讓特定
基因公司獨占,因為一般的種苗同樣無法對抗除草劑。
洪挺軒說,人類將自然界不該轉的基因殖入到作物種子,不是植物基因植入植物,而是細菌或動物基因轉
到植物的水平轉移,如此一來造成人體和環境的風險。
他說,人類想扮演上帝的角色,恐帶來更大的危機。他有感而發地說,人類應跟大自然妥協而不是對抗,
對抗只會帶來更大的反撲。
八成大豆製品是基改
至於國內食用最多的大豆、玉米可以說都是基改大豆。
郭華仁強調,台灣黃豆進口中,有百分之九十四來自美國、百分之八十三來自巴西,他初估市場上的大豆
製品有高達百分之八十一來自基因改造,玉米則有百分之五十六。
他說,國內進口的黃豆在美國是飼料用基改黃豆,長期下來,恐對民眾健康帶來危害。
基改食品上市十多年來,一直爭議不斷,隨著消費意識抬頭,愈來愈多國家拒絕食用基改食品,今年三月
南美祕魯率先立法規定,十年內,拒栽種基改作物及引進基改食品。
充斥基改食品的美國,最近也起來反基改,一項調查發現,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一的民眾拒GMO食品,目
前已有二十幾州的州政府提出法案,強制食品業者標示是否為GMO食品,史密斯說,美國加州有可能率
先通過法案。
面對市面上充斥GMO食品,民眾該如何自保?
對豆製品過敏的郭華仁,從不吃任何大豆製品,從豆漿到豆腐、豆干、素雞、豆皮、百頁豆腐等加工品,
一律拒絕往來。
他建議,透過大豆製品攝取蛋白質的素食人口,最好買非基改豆製品食用。他呼籲政府,加強把關,強制
業者標示,供消費者選擇或是復耕大豆,讓民眾吃得更安心。
每年有一百八十七天在國外演講的史密斯也坦言,愈了解基改食品愈不敢碰,他每到一個國家用餐一定會
先問,食材裡有哪些東西?只要是基改大豆加工製品他一律拒吃,連用大豆沙油炒出來的食物他也不吃。
他建議民眾,要吃得安心,最好買非基改食品,絕不買來源不明的加工食品。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則表示,在市場食品標示仍無法交代的情況下,站在消費者
立場,建議農民不要種,消費者不要吃,商店不要賣或至少能誠實標示基改成分。她認為台灣消費者應將
選擇權握在手上,要求更多商家拒絕基改食品,以及主動做標示,特別是黃豆食品,以全國力量排除基改
製品。
史密斯隱密出書揭黑幕
傑佛瑞.史密斯是一名溝通者,也是教育家,曾任職於基因改造有機體檢測實驗室,居住在美國愛荷華州
,被基因改造玉米和黃豆作物所包圍,當他聽到科學家說,GMO食品恐帶來健康危機時,他開始深入研究
,發現GMO食品的可怕,認為民眾應知道這些。於是,他與朋友一起創立「責任科技機構」,專門揭發政
府不想面對、企業不讓你知道的基因改造的種種黑幕。
在《欺騙的種子》一書中,史密斯揭露跨國基因公司孟山都運用各種手段迫害科學家,影響美國政府運作
,甚至強迫許多國家接受基因改造食品。史密斯說,為了讓書能順利出版,他幾乎保密到家,甚至自掏腰
包出版,出版上市前3天孟山都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
馬上分辨基因改造食品
1.美國已商品化的基因改造作物:
黃豆(85%)、棉花(76%)、芥花(75%)、玉米(40%)、夏威夷木瓜(50%以上)、美洲黃瓜與黃
南瓜(少量)、菸草(奎斯特品牌)。
2.其他基因食物來源:
A.產自注射rbGH牛隻的乳製品。
B.食品添加物、酵素、香料和加工製劑,包括人工甘味劑阿斯巴甜(紐特公司產品)及用來製造硬質起司
的凝乳酵素。
C.產自食用基因改造飼料動物的肉品、蛋類及乳製品。
D.可能含有基因改造來源花粉的蜂蜜和蜂花粉(bee pollen)。
3.可能經過基因改造的成分:
植物油(黃豆、玉米、棉花籽或芥花籽)、人造奶油、黃豆粉、大豆蛋白、大豆卵磷脂、結構性植物蛋白
、玉米粉、玉米糖漿、葡萄糖、麥芽糊精、果糖、檸檬酸、乳酸。
4.可能有基因改造成分的食物與用品:
A.食品項目:嬰兒配方奶粉、沙拉醬、麵包、玉米穀片、漢堡、熱狗、人造奶油、美乃茲、鹹餅乾、甜餅
乾、巧克力、糖果、油炸食品、洋芋片、素食漢堡、肉類替代品、冰淇淋、優格霜淇淋、豆腐、味增、醬
油、大豆起司、番茄醬、蛋白粉、酒精、香草、糖粉、花生醬、營養強化麵粉和麵糰。
B.非食品項目:化妝品、肥皂、洗潔劑、洗髮精和泡泡浴劑。
|